矿山事故自救——利用自救器
自救器(图1)是入井人员在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矿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时,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或缺氧窒息的一种随身携带的呼吸保护器具。自救器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的防护个人呼吸器官的装备。其主要用途是当矿井下发生事故时,矿工佩戴它可以通过充满有害气体的井巷,迅速离开灾区。自救器按其工作原理分为过滤式自救器和隔离式自救器两类。隔离式自救器按氧气生成原理不同,又可分为化学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两种。 1.化学氧自救器 (1)结构。由生氧罐、气囊、导气管、口具、背腰带等部件组成。生氧罐内装有超氧化钠或超氧化钾,并有散热片,以散发反应时产生的热。在药剂上下各有一金属丝网及玻璃棉组成的网格,以过滤药剂粉尘于网格之间。45min型自救器中等劳动强度(步行)安全使用时间为40min,*坐待救状态可维持2.5~3小时。在生氧罐上部,连接气囊与导气管。在导气管的降温盒下装有排气阀,用伸缩接头安插在气囊中间,但不与气囊内部相通,而且直接通向外界空气。 排气阀上有尼龙绳与气囊硬壁相连接,起动装置由药桶、起动药块、硫酸瓶、密封垫及瓶上的尼龙绳组成,尼龙绳穿过密封垫后,附在外壳的上盖上。 (2)工作过程。当气囊充满气体时,拉开排气阀,排出多余的呼出气,以保证气囊在通常压力下工作,并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进入生氧罐,从而调节生氧速度,延长使用时间。当佩戴时感到生氧不足,可采用快速起动装置,拉尼龙绳,使硫酸与起动药块起化学反应而立即生氧,以弥补开始佩戴口罩时生氧不足的状态。 (3)注意事项 ①佩戴自救器撤离灾区时,要注意口具和鼻夹一定要咬紧夹好,绝不能中途取下口具和鼻夹。 ②生氧剂产生的氧气要比环境空气温度干热,但对人体无害。 ③佩戴时不要压迫气囊,以防损坏漏气。 ④佩戴自救器要求操作准确迅速,使用者必须经过预先训练,并经考试合格方可配备。 (4)使用维护 ①自救器必须随身携带,应尽量避免碰撞。严禁将自救器当坐垫使用。 ②自救器不使用时,严禁随意打开。 ③在携带自救器前,应检查外观有无损坏和碰撞凹痕,若发现不正常现象,应及时送交有关部门检查。 ④自救器只能佩戴使用一次,使用过的自救器已经报废,不得再次使用。 ⑤自救器应定期检查气密性是否良好。气密不良的自救器严禁使用。根据《矿山自救器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将被测自救器放入气密检查仪腔体内(注意腔体内剩余空间若过大,应适当填加实体充填物),扣合封压盖,使压力达到5~6kPa,15s时间内压力下降值不超过300Pa为合格。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一般1~2个月检查1次,受到剧烈撞击有漏气可能的自救器应随时进行检查。壳体发热属于正常现象,在使用过程中禁止摘下口具说话,防碰撞,不能当坐垫使用,个人悬挂的距离不能超过个人3m远。 2. 压缩氧自救器 (1)压缩氧自救器简介 压缩氧自救器又叫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是以高压压缩氧气作为氧气源的可重复使用的自救逃生器材,主要在矿山或普通大气压的作业环境中发生有毒有害气体突出及缺氧窒息性灾害时使用;人体呼吸系统内部与外界隔绝,供遇险人员快速自救逃生时使用;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呼吸舒适和携带方便等特点。根据其防护时间,分为15、30、45、60、120(min)几种规格的产品。 (2)压缩氧自救器原理 ①定量供氧:逆时针转动开关手轮,高压氧气从氧气瓶流到减压器内,减压后自动输出1.2L/min的氧气进入气囊。 ②手动补气供氧:用手指按补气压板,氧气以60L/min进入气囊,手指离开补气压板,供氧停止。 ③自动补气供氧:当呼吸系统为负压时,补气压板向内收缩,压迫补气杆打开供氧机构,氧气以60L/min进入气囊,当气囊迅速鼓起,补气压板离开补气杆,补气停止。 吸气时氧气从气囊、呼吸阀、口具进入人体。呼气时气体经过呼吸阀、呼气软管进入清净罐,人体呼出的CO2被清净罐内装的吸收剂吸收,余下的氧气进入气囊与减压器输出的氧气混合。如此反复,完成人的呼吸循环。 |
- 上一篇
污泥搅拌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1)运行管理① 搅拌设备应在2~5h之内将全池污泥搅拌一次;③ 消化池的搅拌应单池进行;④ 消化池内压力超过设计值时应停止搅拌;⑤ 操作人员应对搅拌过程中的运转状况定时进行巡视,在产气量不足或在启动期间搅拌无法充分进行时应用辅助设备搅拌。污泥搅拌系统(2)安全操作① 消化池正常运行时可连续搅拌也可间歇搅拌;
- 下一篇
矿山事故自救——硐室避难
井下避难硐室是为井下发生事故时人员躲避灾难而构筑的硐室。井下避难硐室有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两种。矿井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是按照矿井防灾计划预先构筑的。硐室内应能容纳采区当班人员。硐室内应备有风、水管接头,这种避难硐室也可用作矿井临时救护基地。矿井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是利用工作地点附近的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临时构筑的。事故发生时可以方便地将巷道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