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厌氧消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污泥龄和负荷
厌氧消化效果的好坏与污泥龄,即生物固体停留时间(solid retention time,SRT)有直接关系,对于无回流的完全混合厌氧消化系统,SRT等于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 由于产甲烷菌的增殖较慢,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污泥消化系统需要保持较长的污泥龄。消化池的容积设计应按有机负荷污泥龄或消化时间设计,只要提高进泥的有机物浓度,就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消化池的容积。 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有机物降解率和甲烷产率得到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与污泥性质、温度条件、有无有毒物质等因素相关。 另外,厌氧消化的效果还取决于有机负荷的大小,有机负荷是消化工艺设计的重要参数。污泥厌氧消化的有机负荷一般以容积负荷表示,容积负荷表示单位反应器容积每日接受的污泥中有机物质的量(可按VS计或按COD计),其单位可用kg/(m3·d)表示。有机负荷过高,可能影响产甲烷菌的正常生理代谢,pH值下降,污泥消化不完全;有机负荷过低,污泥消化较完全,但消化周期长,基建费用增高。 投配率是消化池设计的重要参数。投配率系指每日加入消化池的新鲜污泥体积与消化池体积的比率,以百分数计。投配率增大,可降低所需消化池的容积,但可能导致有机物的分解程度减少;投配率减小,污泥中有机物分解程度提高,但所需要的消化池容积增大,基建费用增加。 对已建成的消化池,如投配率过大,池内有机酸将会大量积累,pH值和池温降低,产甲烷细菌生长受到抑制,可能破坏消化正常进行。中温消化的生污泥投配率以6%~8%为好。设计时生污泥投配率可在5%~12%之间选用,要求产气量多,采用下限,如以处理污泥为主采用上限。 |
- 上一篇
(四)冲击地压及其控制——冲击地压的控制
应尽可能避免巷道之间及巷道与构造断裂之间呈锐角交叉,使相邻采掘工程的间距达到可避免应力增高带相互重叠的程度。应尽可能与岩体中最大主应力方向呈平行布置;回采时应从构造应力高的地段或构造断裂面、矿脉交叉处后退回采,以防造成脉冲载荷诱发冲击地压。冲击地压(2)使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层卸压。可对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层起卸压保护作用。冲击地压(3)使矿岩中积累的弹性变形能有控制地释放。
- 下一篇
(三)空场采矿法及安全要求
空场采矿法适用于矿岩中等以上稳固、矿岩接触面较明显、形态较稳定的矿体。矿房回采时,采空区顶板主要依靠矿岩自身的稳固性和矿(岩)柱来支撑;空场采矿法空场采矿法可分为分层(单层)空场法、分段空场法和阶段空场法(阶段矿房法)。分层空场法又可分为全面采矿法、房柱采矿法和留矿采矿法。空场采矿法的安全要求如下。对井下采矿过程中所形成的空间、围岩、顶板的观察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