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生活常识 >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1.3.1 行为的基本原理

生活常识佚名2023-06-01

心理学认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有了动机,就要选择或寻找目标,然后进行实现目标的行为。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和不满消除,新的需要又重新发生,再形成第二个行为。这样周而复始,直到人的生命终止。行为的原理模式可用图1-6表示。

1.3.1.1 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具有超自然的、应有的性质;一般认为人本质上应该是精神的、族类的、按伦理规范行动的,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可从下面3个方面理解:

(1)人的本质不存在于孤立的个人之中,而是存在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

(2)社会关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而人的本质也是复杂的多层次的。

(3)由于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不同,本质也就不同。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了人的本质的性质。

2)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人在生物学上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包括生理结构、生理机能和生理需要等。这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生理基础。

在人的自然属性的表现形态和生理需求的满足方式等方面,已注入了社会和文化的因素。

3)人的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们基于实践的社会结合中的依赖性,以及人与人、社会集团与社会集团之间生存和发展的相互制约的社会特性。

① 人类共生关系中的依存性。

② 人际关系中物质、精神方面的社会交往。

③ 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性。

④ 生产活动中的合作性。

1.3.1.2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行为起源于脑神经的交合作用,总合形成精神状态,亦即所谓意识。将意识表现于动作时,便形成了行为,而意识本身则成为一种内在行为。

(1)行为的概念

关于人的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什么叫行为?有各种不同的回答,从基本的哲学逻辑概念来说,行为就是人类活动所表现的一切动作。

①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把行为定义为:人的行为是个人的内在心理因素与环境的影响相互作用所发生的函数或结果。要注意,这里的变量“个人”和“环境”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两个变量。

②日本的鹤田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模型,提出了事故发生的模型,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结果。

(2)行为的特征

① 自发的行为。指人类的行为是自动自发的,而不是被动的。外力可能影响他的行为,但无法引发其行为,外在的权力、命令无法使其产生真正的效忠行为。

② 有原因的行为。指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都是有其起因的。

③ 有目的的行为。指人类的行为不是盲目的,它不但有起因而且是有目标的。

④ 持久性的行为。指行为指向目标,目标没有达成之前,行为是不会终止的。

⑤ 可改变的行为。指人类为了谋求目标的达成,不但常变换其手段,而且其行为是可以经过学习或训练而改变的。

(3)行为的种类

人的行为可分为: 个人行为、团体行为。按人类活动的不同领域,又可分为:

① 管理行为。如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决策、预测等行为;

② 政治行为。如选举、公务、行政、民族团结、国际关系等行为;

③ 社会行为。如社会控制、社会变迁、社会要求、社会保险、社会文明等行为

④ 文化行为。包括文化艺术活动、教育活动、体育活动、学术研究等行为;

⑤ 战争行为。包括思想战、心理战、谋略战、团体战、情报战、宣传战等等。

1.3.2 影响人行为的因素

1.3.2.1 影响人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

(1)情绪对人的行为影响

情绪为每个人所固有,是受客观事物影响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

从行为的角度看,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人的思维与动作较快;处于抑制状态时,思维与动作显得迟缓;处于强化阶段时,往往有反常的举动,这种情绪可能发现思维与行动不协调、动作之间不连贯,这是安全行为的忌讳。

(2)气质对行为的影响

气质就是常所说的性情、脾气,它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巴甫洛夫根据自己的实验和观察,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它们决定了人的四种气质类型。神经系统的四种基本类型与传统的气质类型是相互对应一致,见表1-3。

(3)性格对人的行为影响

“性格” 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人的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贯穿于一个人的全部活动中,是构成个性的核心。

① 性格结构的静态性

a.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b.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人的情绪活动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及稳定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c. 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在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水平方面的个人特点。

e. 性格的态度特征。指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② 性格结构的动态性

a. 人的各种性格特征之间彼此密切联系、相互制约,使人的性格在结构上有一个相对的完整性。

b. 人的性格具有相对完整性。但在相对完整的性格中,也有矛盾性。

c. 人的性格的可塑性。人的性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的变化、经历及自身的努力,都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4)能力对人的行为影响

① 人的能力分类

能力有一般和特殊之分。

a. 心理能力。心理能力就是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b. 体质能力。在信息加工的复杂工作中心理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c. 情商(一种新型的能力),萨洛维和梅耶提出,情绪智力包含准确地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并产生感情以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及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的发展的能力。

② 能力结构理论

能力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心理特点的总和。研究能力的结构,分析能力的构成因素,对于深入理解能力的本质,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能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特征,因而出现了研究能力的不同理论。

a. “二因素结构”理论;

b. “群因素结构”理论;

c. “三因素结构”理论。

③ 能力与工作的匹配

当能力与工作匹配时,员工的工作绩效便会提高。高工作绩效对具体的心理能力、体质能力、情商方面的要求,取决于该工作本身对能力的要求。

比如,飞行员需要有很强的空间视知觉能力;海上救生员需要有很强的空间视知觉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高楼建筑工人需要有很强的平衡能力。

1.3.2.2 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

(1)社会知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① 对个人的知觉。主要是对他人外部行为表现的知觉,并通过对他人外部行为的知觉,认识他人的动机、感情、意图等内在心理活动。

② 人际知觉。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关系的知觉。人际知觉的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感情因素参与其中。

③ 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指一个人对自我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概括认识。人的社会知觉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常常是不一致的,这就会使人产生错误的知觉或者偏见,使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在自己的知觉中发生歪曲。产生偏差的原因有:第一印象作用、晕轮效应、优先效应与近因效应、定型作用。

(2)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价值观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心理基础,它决定着个人对他人和事的接近或回避、喜爱或厌恶、积极或消极。对价值的认识不同,会从其行为上表现出来。具有合理的行为,首先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

(3)角色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人是领导者,有人是被领导者,有人当工人,有人当农民,有人是丈夫,有人是妻子等。每一种角色都有一套行为规范,人们只有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规范行事,社会生活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否则就会发生混乱。角色实现的过程,就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过程。

(www.Ws46.com)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