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用品化学化是技术带来的吗
自石油化学工业兴起以来,人类的生活中便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化学制成品。从衣服、鞋、帽到餐具、洗涤剂、化妆品,从桌布、床罩到各式装潢、小孩玩具、交通车辆,几乎人们接触的一切物件多少总与合成化学有关。以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为代表的化学成品,因在发达国家价廉,所以其使用已到无可替代的程度,以致如果没有这些合成品,也许就没有现代化的繁荣和现代化的生活。2009年,单是塑料的消费量,比利时就达到人均200公斤(1公斤=1千克,下同),其次是美国170公斤,其他发达国家都达到了120公斤以上,中国人均达到了46公斤,超过世界人均水平6公斤。 塑料制造容易,加工方便,具有质轻、坚实、绝缘、耐热等特点。用塑料薄膜包装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罐头食品、医药品等,易保存、不碎、重量轻;用泡沫塑料、酚醛树脂泡沫等做建筑用的绝热材料,可以建成省能、舒适的生活环境。在现代化的家庭中,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大多数取材于塑料。这些产品近年来的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塑料的应用。 但是,加工塑料时,为了赋予其适当的柔性,必须加入大量增塑剂,此外还要根据情况加入适量润滑剂、安定剂、着色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防静电剂等各种物质。这就使塑料成分大大复杂化了,而且所加物质大都是低分子类物质,容易在使用过程中蒸发或逸出,并污染环境。1970年,侵越美军岘港野战医院发现,接受输血治疗的伤兵出现呼吸困难、缺氧、血压下降,以至休克死亡的现象。医生们分析了各种情况,并用犬进行试验,证明这是由于使用聚乙烯输血袋保存血液时,增塑剂酞酸酯溶解到血液中所致。酞酸酯与血液中的血小板有很高的亲和性,能结合形成微小凝集体。这种含有微小凝集体的血液输入人体内,会引起微小的血栓塞,从而导致伤兵的死亡。 塑料制品应用于食品包装和食具,更增加了某些物质经口摄入的危险。聚氯乙烯塑料成分中可能混有致癌的氯乙烯,因而不能用于包装食物;聚苯乙烯塑料可制成色彩艳丽、造型美观的用具,但所含的有机物在水中会溶出,所以不能用来存放湿性食物;小儿有嗜食癖,喜欢啃咬拿在手里的东西,因而应注意不要给儿童用含毒塑料制作的玩具。 合成纤维也是近三四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迄今为止,合成纤维在许多方面已代替了棉布,成为主要的服装原料来源之一。大约从1965年开始,就不断有人提出家庭用品对健康的影响问题。穿着合成纤维衣服的人常出现疹子、瘙痒、湿疹等皮肤症状,有的还发生头晕、支气管炎等疾病。这是纤维中化学物质离解出来造成的。 纤维加工制造时,要加入防缩防皱剂、抗燃剂、防菌防霉剂及防虫剂等。其中,防缩防皱剂中的甲醛是公认的有害物质。吸入低剂量甲醛气体可引起结膜炎、鼻炎、咽炎、喉炎、顽固性皮炎等。有的抗燃剂可能有致癌性;防菌防霉剂所用的是用机汞和有机锡化合物;防虫剂常采用有机氯化合物,这些化学品都是有害物质,只是由于用量少,接触不多,所以才不致造成明显恶果。 所以,在现代生活中,只有充分了解各种化学物质的特性,正确利用这些东西,才能避免意外的发生。 目前,已经有数万种化学物质进入环境中,每年还有约3000种新化学物质从实验室或工厂源源不断地进入环境。这么多化学物质对人类的威胁不仅表现在降低生活环境质量,引起中毒和疾病,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化学物质还具有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从而殃及子孙后代,危及人类的未来。 |
- 上一篇
食品化学化是技术带来的吗
而且是人们主动将大量化学物质添加到食品中去的。食品里常常需要投放各种添加剂。美国FDA批准的可直接用于人类食品的添加剂种类达790种;肉类发色保鲜用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是生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前体。我国对着色剂和甜味剂的安全问题进行过相当长时间的争论,一些广泛使用的着色剂原本都是有毒化学物质,我国在1960年规范食品中准许使用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靛蓝、苏丹黄等五种合成色素。
- 下一篇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
正是技术的突破带来了一次又一次产业革命和人类社会的日益繁荣。没有现代工业就不会有今天的文明社会。工业所造成的肮脏环境还只限于厂房内和工厂区,它所造成的污染影响已扩大到地球上的几乎任何一个角落,想要脱离工业社会和摆脱近代科技的影响,是不是工业化必然给生命与健康带来风险呢?当今严重的工业事故与环境污染并不能只怪工业技术本身,主要是因为人类在进行工业生产时,能源对技术社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