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生活常识 >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煮粽子冷水还是开水下锅,煮多久?牢记“3要3不要”,软糯不夹生

生活常识佚名2024-06-09

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习俗,北方的朋友通常爱吃甜的粽子,而南方很多地方的人则更偏爱肉粽。说到包粽子,大家可能已经很熟悉了,毕竟很多朋友都有亲手制作的经历。但今天咱们不聊怎么包,而是要聊聊怎么煮粽子。很多人虽然煮了好几年的粽子,但总觉得自家的粽子要么不够软糯,要么有点生硬,总是比不上外面买的好吃。其实,这都是因为没掌握正确的煮粽子方法。比如,煮粽子时该用冷水还是热水?煮熟后还需要泡吗?只要记住“3要3不要”的小技巧,保证你煮出的粽子既不会散开,又能软糯适口,绝对不会夹生。

【煮粽子要冷水下锅】:

很多人在煮粽子时都会纠结,是应该用冷水还是热水开始煮呢?不少人习惯直接用热水煮,但经常会发现粽子外面熟了里面却没熟透,有时候甚至粽子都散架了。这是因为糯米在热水中迅速膨胀,导致粽子破裂。实际上,正确的做法是使用冷水下锅。随着水温逐渐升高,粽叶的香气和糯米的甜味会慢慢释放,这样煮出的粽子既香甜又美味。

——煮粽子3要——

1. 要泡粽叶

不论是你亲手采摘的新鲜粽叶,还是从市场购买的粽叶,都需要用开水浸泡半天才能用来包粽子。这是因为粽叶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和草酸。如果不将这些粗纤维泡软,粽子在包的过程中很容易破裂。同时,粽叶中的大量草酸会让粽子吃起来特别涩口。然而,将粽叶用热水浸泡后,不仅可以使其中的粗纤维变软,还能去除草酸。这样包出来的粽子不仅不易破裂,口感也会更加顺滑。

2. 要泡糯米

为什么有些人做的粽子常常没煮透呢?关键在于,糯米在煮之前需要浸泡几个小时。因为一旦粽子被紧紧包裹起来,里面的糯米就很难吸收水分了。如果煮的时候,糯米没有吸够水,那么粽子就很容易半生不熟。所以,在准备包粽子时,最好让糯米先在水中泡上3到4小时,这样糯米就能充分吸水。等到煮的时候,只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和时间,粽子自然就会变得软糯可口了!

3. 要加小苏打、食盐煮

在煮粽子的时候,别忘了加点调料,这样会使其更加美味。首先,得放点盐,它能突出糯米的甜味。然后,再加点小苏打,它不仅有助于蛋白质的分解,使糯米更快地变得软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粽叶的鲜绿色泽。

——煮粽子3不要——

1. 中途不要加凉水

煮粽子时,最好一开始就把水加到足够多,让水面高出粽子8到10厘米。尽量在煮的过程中不要加水。如果中间需要加水,一定要用开水,千万别直接倒凉水进去,这样可以避免影响粽子的口感。

2. 煮好的粽子不要着急取出

粽子煮熟后,别急着取出吃。最好在锅里再焖上2到3小时,这样可以利用剩余的热量来确保粽子不会半生不熟,口感也会更加软糯。所以,建议在端午节的前一晚开始煮,到了第二天早上就可以享用了。

3. 不要二次煮

没吃完的粽子,别再把它们二次放回锅里煮。这样做会让粽子里的糯米变得软趴趴的,香味也会大打折扣。其实,你只需要把粽子放进蒸锅里,蒸个20分钟就能吃了。这样蒸出来的粽子,能更好地保留那股香味。

要是今天文章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可以把它转发分享出去,点一个赞,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