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金融财经 > 财税会计

财税会计

企业账面上有100万的利润就一定有100万的现金吗?

财税会计佚名2023-03-02

经常会有老板疑惑,企业经过一定的生产经营,账面上产生了100万的利润,为什么账户里却没有100万的现金呢?这实际是一种理念差异,会计做账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而老板关注利润的同时,更加关注现金流的问题。那么具体什么原因造成净利润并不等于现金流量净额呢?

会计做账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有了收款的权力,满足收入的确认条件,不管是否取得现金流,均需要确认为收入;属于当期的成本费用,不管是否在本期实际支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成本费用入账。即企业的利润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现金流量表是遵循收付实现制进行编制(有货币资金流入企业,则确认为现金流入量,有货币资金流出企业,则确认为现金流出量)。

文中的“现金”是指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概念,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具体包括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货币资金以及期限较短、流动性较强、易于转换为现金的、价值变动风险较小的投资,账务上一般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比如企业购买期限低于3个月的债券)。

现金流量表将企业的现金流分为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以及经营活动现金流。对于普通非金融企业而言,老板一般更关心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

一般情况下,以下原因造成企业净利润并不等于现金流量净额:

1企业赊销造成利润表中确认了收入,而并未收到现金流

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服务等业务时,因赊销的存在,账务上确认了收入,却未收回现金,而是确认为了应收款项。一般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企业购进原材料、商品,接受劳务等并未支付现金,但相关成本费用已结转至损益类科目

以普通制造业企业购进原材料生产产品对外销售为例,企业赊购原材料的存在,账务上确认为“应付账款”,随着原材料进一步生产加工,对外销售,已经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期末已结转至“本年利润”,影响净利润,而没有实际现金流出企业,不影响现金流。

反应为账务处理为:

购进原材料: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领用原材料生产产品: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结转生产成本: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对外销售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相关资产计提的折旧摊销并未有实际现金流出企业,账务上计入相关成本费用影响利润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按月计提的折旧摊销费用,影响损益(影响净利润),但是并没有实际的现金流流出企业。账务上体现为:

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4、企业购置机械设备、厂房、股权、债券等时,有实际现金流出企业,而账务上体现为相关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不影响净利润

企业购置机械设备、投资建设生产线、投资于厂房等,账务上确认为“固定资产”;企业购买专利、软件系统等账务上计入“无形资产”;企业投资与其他公司的股权,账务上根据持股目的、持股比例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投资债券,根据持有目的计入“债券投资”“其他债券投资”。以上科目均属于资产类科目,并不影响利润,但若企业购置时,支付的是现金,则影响现金流量。

5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金,并没有实际现金流出企业

比如企业根据预期信用减值法对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账务上确认了“信用减值准备”;企业预计存货发生减值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账务上确认了“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以及“信用减值损失”均属于损益类科目,影响利润,但实际并没有现金流出企业。

6、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影响

企业投资于股权、债券、相关理财产品等,账务核算上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利润,却没有实际现金流入或流出企业。

由于有以上情况的存在,收入成本费用损失等与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净利润并不等于现金流量净额。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附表中,要求以净利润为基础,调整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是企业的主业,是老板以及投资者关心的重点)。

财务人员在向老板分析报表的时候,除了要分析利润表,产生多少利润,还要将现金流的情况反映给老板,利润表中有高高的利润,但是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这可能造成企业并没有足够的现金用于生产经营。所以单纯的看利润,并不能全面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