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5种情形不得享受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工作陆续进行,一部分人员已经领到了退税款,当然也有部分需要面临补税。预缴个税时,专项附加扣除是否正确是一大影响退税金额的因素。实务中,出现以下这 种情况,是不得享受税前扣除的。 子女教育不得税前扣除的情形 1、纳税人子女不超过3周岁(具体扣除是按年龄,即使超过3周岁,子女并没有上有幼儿园也是可以享受税前扣除,1000元/人/月)。 2、父母双方可协商具体由谁扣除,但是父母双方不得重复扣除,如果双方在预缴个税时均扣除了,在汇算清缴时其中一人需要做纳税调 增。 继续教育不得税前扣除的情形 3、纳税人在中国境外接受的继续教育。 4、纳税人接受国外组织、机构颁发的技能证书。 5、纳税人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已经超过48个月。 6、两个及以上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专项附加不可叠加扣除。 7、接受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范围内的继续教育,但是并没有取得相关证书。 8、同一会计年度内取得多个符合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只能扣除一个3600,不可叠加扣除。 9、非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继续教育,不得选择由父母税前扣除。 大病医疗不得税前扣除的情形 10、医保目录范围内个人承担的部门没有超过15000元,或则超过80000元,也就是扣除范围是15000——80000元。 11、医保目录范围以外的支出。 12、成年子女的大病医疗扣除不得由其父母扣除。 13、大病医疗扣除要在实际发生年度扣除,以前年度发生的本年度不得税前扣除,而且大病医疗的扣除是汇算清缴时才可扣除,预缴时不得扣除。 住房贷款利息不得税前扣除的情形 14、住房贷款利息的扣除只能选择由夫妻一方扣除,不得选择夫妻两人比例扣除。 15、同一纳税年度内,享受了住房租金附加扣除,就不得再享受住房贷款利息扣除,两者选择其一。 16、非首套住房不得享受住房贷款利息税前扣除。 17、税前扣除为定额每月1000元,并不是按照实际支付的住房贷款利息进行税前扣除。 18、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时间不得超过240个月。 住房租金不得税前扣除的情形 19、纳税人已经享受了首套住房贷款利息税前扣除。 20、纳税人住的是职工宿舍,并不需支付租金,不得享受住房租金税前扣除。 21、纳税人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分别租房,不得享受两次扣除,只能选择夫妻一方税前定额扣除。 22、纳税人及配偶主要工作城市有住房的,不得享受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赡养老人不得税前扣除的情形 23、父母或其他法定被赡养人不满60岁,不得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24、纳税人不管有几个年满60周岁的被赡养人,不得享受加倍税前扣除,如果是独生子女按照2000元/月的标准,如果非独生子女按照1000元/月的标准。 25、非独生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可以协商由直接赡养义务的一人或几人扣除,但是总扣除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月。 |
- 上一篇
高工资员工如何筹划个税?
那么如何对这部分高工资员工收入进行税务筹划呢?高薪职业员工个税筹划第一步:公司支付的报酬是给企业的,新成立企业不还是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以及员工个税吗?高薪员工个税筹划第二步:那么其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员工需要缴纳个税。看企业要转化的员工多少以及收入的多少。比如就转化一个高管的收入完全可以让其成立个人工作室;这样下来不管合伙企业还是个体都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了,
- 下一篇
公司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税率为13%? 3%减按2%?1%?还是免税
属于税法当中的销售旧货还是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呢?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二手车经销商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可以享受由原来的3%减按2%降为3%减按0.5%的优惠政策)而我们企业主营业务不是销售收购回来的二手货物,所谓生产型增值税是指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不允许抵扣其购入环节的进项税额,消费型增值税是允许企业抵扣购买固定资产环节的进项税额的。
相关文章
- 2025年,6大税务工作重点曝光!传递了哪些关键信号?
- 个税,将有新变化!税务总局明确:一部重要的税收规章,即将出台
- 2025年度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确认开始!这是最新最全的操作指南!
- 含泪补税3000多块!提醒大家注意:个税扣除,务必不能马虎!
- 个税抵扣新规!每年最高12000元!2024年起执行!
- 买房能省钱了!税务总局:12月1日起,降低契税!能申请退税吗?
- 火车票电子发票报销通知!含最新开票、换开流程,直接转给员工!
- 工资没变,个税却突然大幅增加,咋回事?今天统一给大家回复!
- 个税,又有新动向!国家新宣布:加大个人所得税抵扣力度!
- 火车票报销,变了!4个注意要点,企业和会计应格外注意!
- 注意!这样的首套房贷款,不能抵扣个税!不然要补税,还有滞纳金
- 个人银行账户进账超5万,会被税务局严查?这才是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