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金融财经 > 金融财经

金融财经

4800只股下跌,近200个跌停!上证指数的支撑点在哪里?

金融财经佚名2024-12-29

今天的 A 股市场那可真是让人惊掉了下巴,4800 只个股下跌,将近 200 个跌停板,这阵仗,就跟世界末日似的。上证指数跌了 0.73%,别小看这数字,它就像导火索,把整个市场的恐慌情绪都给点燃了。创业板指数表面上稳如泰山,可实际上,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谁也不敢保证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再瞅瞅成交量,一下子萎缩到 1.5 万亿,这就好比市场的血液循环突然不畅了,资金都躲起来,不敢轻易在市场里流动。

那为啥会出现这么大规模的下跌呢?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去了。咱们先说说经济数据这一块。就拿 11 月份的数据来看,消费、投资、进出口增速都跟坐滑梯似的往下滑。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消费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了 0.5 个百分点,投资增速也放缓了 0.7 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更是下降了 1.3 个百分点。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讲,就是整个经济的活力在下降。老百姓的消费意愿降低了,像饮料、烟酒、服装、金银珠宝、化妆品、文具用品、中西药这些日常消费领域,销售额都在下滑。这反映到股市里,那些跟消费紧密相关的板块,比如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医药商业等,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企业的产品卖不出去,利润自然就少了,股票价格能不跟着跌吗?

这时候,有专家就说了,经济数据的不理想,让市场对企业未来的盈利预期大打折扣。中信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指出,在宏观经济环境面临压力时,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增长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那些依赖内需市场且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资金会从这些股票中撤离,转而寻找更安全的投资标的或者干脆持币观望,这就加剧了股价的下跌。

咱们再聊聊上证指数的支撑点到底在哪。这可是个让无数股民绞尽脑汁的问题。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有几个关键的点位值得关注。首先是前期的一些重要低点,比如说 3400 点附近,这个点位在之前的市场调整中曾经起到过支撑作用。从历史数据来看,过去几年里,上证指数有三次在跌到 3400 点附近时出现反弹,反弹幅度平均在 5% - 8%之间。这是因为当指数跌到这个位置时,一部分价值投资者认为股价已经低估,会开始入场抄底,从而形成一定的支撑力量。另外,一些整数关口也有很强的心理支撑作用,像 3500 点。当指数接近这个点位时,很多投资者会在心理上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防线,会根据自己的仓位情况进行买卖操作。如果指数在下跌过程中能够在这些点位附近出现成交量的明显变化,比如成交量极度萎缩,那就说明抛售压力在逐渐减小,支撑的有效性可能会更强。

不过,要想更准确地判断支撑点,光靠技术分析可不够,还得结合基本面。海通证券的策略分析师表示,如果后续政府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比如加大基建投资,像之前的 4 万亿基建投资计划推出后,相关的建筑、建材、工程机械等板块都迎来了一波上涨行情,这会带动市场信心回升,那么上证指数可能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就稳住,甚至出现反弹。反之,如果经济数据持续低迷,企业盈利状况不断恶化,那指数可能会继续向下寻找支撑,甚至有可能跌破前期的重要低点。

那什么时候适合买入呢?这可是个技术活,得根据不同的投资风格来判断。

如果你是短线投资者,那你得像个敏锐的猎人一样,时刻关注市场的细微变化。当跌停股票数量开始大幅减少,比如减少到 50 只以下,同时市场的恐慌指标开始回落。这里有个恐慌指标,是根据市场的涨跌停家数、振幅等数据综合计算出来的。当这个指标从高位回落 30%以上时,可能就会出现一些短线的买入机会。而且,这时候你得关注那些率先反弹的板块,比如之前的科技板块或者新能源板块。以科技板块为例,当板块内有一些龙头股开始放量涨停,并且带动整个板块的成交量明显放大,比如成交量较前一日放大 50%以上,这时候你可以小仓位地参与一下短线交易。但一定要记住,短线交易风险极高,就像走钢丝一样,一不小心就可能血本无归。所以,你必须设置好止损位,一旦股价走势与预期不符,亏损达到你设定的 3% - 5%的止损线,就得果断割肉离场。

要是你是中线投资者,那就得有点耐心了。你得等经济数据出现好转的迹象,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到的。比如说消费数据,得连续两个月以上出现环比增长,投资增速也要开始企稳回升,进出口数据也得有改善的趋势。这时候,你可以去挑选一些业绩稳定、行业前景较好的股票。怎么挑呢?你可以看企业的财务报表,像那些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保持在 15%以上,净利润增长率稳定在 10%以上的企业,就比较靠谱。例如家电行业的一些龙头企业,它们在行业内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高,技术研发能力强,即使在经济环境不太好的时候,也能凭借自身的优势保持相对稳定的业绩。在买入的时候,别一股脑把钱全投进去,可以分批买入。先拿出 30%的资金建仓,如果股价继续下跌,当跌到你根据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确定的支撑位时,再买入 30%,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平均成本。

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说,那眼光得放长远,得看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你得关注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就像国家现在大力倡导的科技创新战略,对 5G、人工智能、芯片等高科技领域的支持力度那是相当大。从数据上来看,国家在这些领域的研发投入每年都以 20%以上的速度增长。你就可以选择那些在这些领域里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股,然后长期持有。比如华为虽然没有上市,但像中兴通讯这样在 5G 通信技术领域有深厚技术积累和广泛市场布局的企业,就值得长线关注。还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大讯飞,它在语音识别、智能交互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逐渐普及,从长期来看,这类企业有望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只要企业的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比如没有出现核心技术被替代、重大财务造假等情况,就可以坚定地长期持有,不要被短期的股价波动所影响。

以下是在面对 A 股下跌时,已持仓和准备买入的不同应对策略:

一、已持仓情况

1. 冷静评估持仓股票基本面

• 首先查看公司的财务报表,关注营收、利润、资产负债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例如,如果一家公司在行业整体下滑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的营收增长,且利润没有大幅缩水,资产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一般工业企业在 40% - 60%较为健康),那么说明该公司的经营状况相对稳健,可考虑继续持有。以贵州茅台为例,在过往市场波动中,其凭借强大的品牌力和稳定的消费群体,业绩持续向好,长期投资者在股价下跌时若坚信其基本面未变,就不应轻易抛售。

• 分析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若行业属于新兴产业且有政策大力扶持,如新能源行业,即使短期内股价因大盘下跌而受挫,但从长远来看,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有望受益,可继续持有相关股票等待行业红利释放。相反,如果持仓股票所在行业是夕阳产业,且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替代风险,如传统的胶卷相机行业在数码时代的没落,就需要更加谨慎地考虑是否继续持有。

2. 检查投资组合的分散性

• 查看自己的投资组合是否过于集中在某一板块或少数几只股票上。如果是,当该板块或这几只股票受到市场冲击时,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就会被放大。例如,若投资组合中 80%以上都是科技股,在科技板块整体回调时,组合净值可能会大幅下跌。此时,可以考虑适当减持部分涨幅过高或基本面相对薄弱的股票,将资金分散到其他相关性较低的板块,如消费、医药等防御性板块,以降低组合的整体风险。

• 评估股票在投资组合中的权重是否合理。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确定每只股票在组合中的合适比例。例如,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单只股票的权重不宜超过 10%;而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且对某只股票有深入研究和信心的投资者,其权重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也不宜超过 30%。如果发现某只股票的权重过高,可在下跌时适当减持,调整到合理比例。

3. 依据技术分析确定止损或加仓时机

• 利用技术指标判断股价走势。如移动平均线,如果股价跌破了重要的长期移动平均线(如 200 日均线),且成交量放大,这可能是一个较为强烈的卖出信号,投资者可以考虑止损。但如果股价在下跌过程中,在某一关键支撑位(如前期低点、整数关口等)获得支撑,且技术指标如相对强弱指标(RSI)进入超卖区间(一般低于 30),同时成交量开始萎缩,说明抛售压力可能逐渐减弱,此时可以考虑适当加仓,降低平均成本。例如,某只股票在前期低点附近,RSI 指标为 25,成交量较前期大幅减少,投资者可在此时少量加仓,后续若股价反弹,可根据情况进一步调整仓位。

4. 关注市场情绪和宏观政策变化

• 密切留意市场的整体情绪。当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媒体普遍唱空,投资者大量抛售股票时,往往可能会出现过度反应。此时,如果自己持仓的股票基本面没有实质性变化,可以保持冷静,避免盲目跟风抛售。例如,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时,很多优质股票被错杀,那些能够克服恐惧、坚守优质资产的投资者在后续市场反弹中获得了丰厚回报。

• 关注宏观政策的调整。政府出台的货币政策(如利率调整、货币供应量变化)和财政政策(如税收优惠、政府投资计划)对股市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政策转向宽松,如降低利率、增加货币投放量,这通常对股市是利好消息,在股价下跌时可考虑继续持有甚至适当加仓。反之,如果政策趋紧,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进一步打压股市,此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持仓风险。

二、准备买入情况

1. 精选优质标的

• 从行业龙头中筛选。行业龙头企业通常在市场份额、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优势,更有可能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定并率先复苏。例如,在白酒行业的五粮液,它在酿造工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渠道等方面都有深厚的积累,即使在白酒板块整体调整时,其抗跌性相对较强,且一旦市场回暖,也有较大的上涨潜力,是可以考虑买入的优质标的。

• 关注高股息率股票。这类股票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回报,在市场下跌时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比如一些大型国有银行股,如工商银行,其股息率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且业绩相对稳定,在股市下跌期间,投资者买入后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股息收入,同时等待股价回升。

• 寻找被错杀的成长股。由于市场恐慌或短期业绩波动等原因,一些具有良好成长潜力的股票可能会被市场过度抛售。投资者需要深入研究公司的业务模式、市场前景和财务状况,挖掘出那些被低估的成长股。例如,某家科技创业公司,虽然短期业绩受到研发投入增加的影响而下滑,但它在新兴技术领域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在股价大幅下跌时就可能是一个不错的买入机会。

2. 采用分批买入策略

• 设定合理的买入区间。根据对股票的估值分析,确定一个大致的买入价格区间。例如,通过市盈率、市净率等估值方法,计算出某只股票的合理估值范围,如果当前股价处于这个范围的下限附近,可以开始考虑买入。以某医药股为例,经过分析其合理市盈率在 20 - 25 倍之间,如果股价下跌使得其市盈率接近 20 倍,就可以先买入一部分。

• 分批建仓。不要一次性将资金全部投入,可以将资金分成三到五份,在不同的价格点逐步买入。比如,先买入计划资金的 30%,如果股价继续下跌,在跌到下一个关键支撑位或估值进一步降低时,再买入 30%,以此类推。这样可以避免因一次性买入后股价继续下跌而导致的巨大损失,同时在股价反弹时也能获得较好的收益。例如,投资者计划买入 10 万元某股票,先在股价 50 元时买入 3 万元,如果股价跌到 45 元,再买入 3 万元,若股价继续下跌到 40 元,买入剩余的 4 万元。

3. 结合市场趋势和技术分析择时

• 观察市场整体趋势。当大盘处于下跌趋势时,应尽量避免大规模买入,可先观望,等待市场趋势出现反转迹象,如指数日线级别出现底背离(指数新低但技术指标如 MACD 没有新低),且成交量开始温和放大时,再考虑逐步买入。例如,在 2019 年年初,上证指数经过一段时间的下跌后,出现了底背离现象,随后成交量逐步放大,开启了一轮反弹行情,那些在此时买入的投资者就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 利用技术指标辅助判断。关注一些短期技术指标如 KDJ 指标,当 KDJ 指标在超卖区域形成金叉(K 线向上穿过 D 线)时,可视为短期买入信号。但需要注意的是,技术分析只是一种参考,不能单纯依赖技术指标进行投资决策,还需要结合基本面分析和市场环境综合判断。例如,某只股票 KDJ 指标在超卖区域金叉,但公司刚刚发布了业绩大幅下滑的预告,此时就需要谨慎对待,不能仅仅因为技术指标的买入信号而盲目买入。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