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

17.1光的波粒二象性

文化教育佚名2023-09-17

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人们对光的研究也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

那么, 光到底是什么呢?人们对于光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直到17世纪,人们对于光的认识逐渐形成了两大学派或者说两大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人们认为光是一种粒子,这就是光的微粒说。牛顿就支持光的微粒说,光的微粒说在早期占领的主要地位,这可能和牛顿的权威也有关系。

光的微粒说也能很好地解释一些我们常见的现象,比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等,光的微粒说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些现象。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可光的微粒说的观点,所以就有了第二种观点。

那就是光的波动说,这也是惠更斯最早提出来了,惠更斯认为光是一种在波。光的波动性也能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19世纪,人们又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光的衍射以及干涉现象。而衍射和干涉现象又是波的独有特征,是用微粒说无法解释的。

所以人们又倾向于认为光是一种波。

不过19世纪末发现了光电效用现象又打破了光的波动性的学说,后来爱因斯坦又提出了光子说,认为具有光有粒子性,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历史的发展表明,不过不管是微粒说还是是波动说都能解释一些现象,但是又不能解释全部的现象。

这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少困扰。人们就思考了那么光是不是既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呢?

最后,科学界也统一了对光的认知,认为光既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从以上介绍大家可以看出,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现在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认知,都是建立在前人大量的理论假说、推导以及实验的基础上的。正如人们对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认知一样。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