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

警惕!这些书籍竟是心灵毒药?教你一眼识别坏书真面目!

文化教育佚名2024-07-09

有些坏书,一眼就可以看出,就是魑魅魍魉。

有些坏书,是披着虎皮的驴,占据别人的想法为己有,装楞称大王。

有些坏书,是披着羊皮的狼,假装让你薅羊毛,实际是要吃你的肉。

有些坏书,是美女画皮,勾起你的欲望,迷得颠三倒四,黄粱梦一场。

不要去读坏书。

读了坏书,你会做出终身后悔的事情。读了淫邪之书,你会被书中的思想污染甚至支配,难以保持纯洁的心灵。

读了坏书,你会做出错误的选择。看了错误的理论,你会走上歧路。正确的方向朝南,你却往北越跑越远。

读了坏书,你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了错误的方法,你越努力,越浪费。十年之力学屠龙,谁知受累又受穷。

哪些书是坏书?

阳志平的《聪明的阅读者》里,将坏书分为三类:抄袭之作,割韭菜之作, 知识传销之作。

抄袭之作,东拼西凑,出书赚钱,很多名人都不能幸免。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提前准备好了败诉赔偿的钱。这些人是精心算计的商人,计算赚的和赔的,本质是为了赚钱。

割韭菜之作,就是趁着流量或权势进行变现。

比如流量明星、知名企业家、政客的出书,多是趁着自己的流量和名气来赚钱。这些人一般也不是自己写,而是让枪手代写。

美国的总统都喜欢这一口,退下来之后都喜欢写写回忆录。比如奥巴马的《应许之地》,克林顿的《我的生活》。

美国的高官也喜欢这样做,2016年,希拉里败选之后,还写了一本《What Happened》。

美国的知名企业家当然更不能免俗,杰克·韦尔奇的《赢》、《商业的本质》等,斯隆的《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斯隆自传》。

日本的企业家自然也跟风,稻盛和夫的《心法》、《活法》、《干法》等等。
(www.wS46.com)

知识传销之作,就像打吗啡,阅读前和阅读时欲仙欲死,阅读后萎靡不振。有“新科学”字样的书名,多是知识传销之作。

身心灵著作,比如“吸引力”五部曲,《秘密》、 《力量》、《魔力》、《秘密实践版》、《英雄》,《秘密》还拍成了电影。

但身为唯物主义的我,当时对这种东西就提不起兴趣。电影里就是根据几个故事,提出了“吸引力”法则。相信吸引力法则,还不如相信王阳明的“致良知”呢。

经管畅销书,更容易骗人。

米可斯维特、伍尔德里奇的《企业巫医 》提到过的坑人专家,汤姆彼得斯的《追求卓越》、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 、加里哈默《竞争大未来》、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安东尼·罗宾的《唤醒心中的巨人》、拿破仑·希尔的《思考与致富》。

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的《管理大师》揭露了管理理论的大师们如何忽悠个人、企业和政府的。

杰弗瑞•菲佛(Jeffrey Pfeffer)和罗伯特•萨顿 (Rober I.Sutton) 的《管理的真相 》破解了很多管理的谎言。

知识传销之作的特点就是,阅读前和阅读后就像打了吗啡,精神特别亢奋,自己就是掉落山谷的张无忌,捡到了《九阳真经》,马上就要解开世界的大秘密,逆天改命,成为世界的主人,宇宙的主宰。

阅读后药效一过,恢复了原样,还是那个水蛭,刚才肿胀不过是一时的充血而已。

珍惜生命,远离坏书。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