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生活常识 > 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

小学而大遗的而的用法

生活经验佚名2023-04-28

小学而大遗的而的用法:表转折,意为“却”“但是”(或可解释为表并列,不译)。 此句意思就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

而的用法

1.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论语》十则)

2.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论语》十则)

3.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论语》十则)

4.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

例:康肃笑而遣之。意思: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卖油翁》)

5.代词,可译为“你”,“你的”。

例:而翁知我。意思:你父亲把我当知己(《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小学而大遗出自韩愈《师说》

原文节选: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

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赏析

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作品介绍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

《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作者介绍

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