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规律有哪些呢
德育的基本规律: 1、德育规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整体和谐发展的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其思想品德的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 一的发展,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个体思想品德的和谐发展。 ①道德认识(基础):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②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③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④道德行为(关键):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和谐统一发展, 需要注意全面性、多端性、长期性和反复性。其中,多端性是指开展德育可以有多种开端,既可以从知或情的培养入手,也可以从行的锻炼开始,因为在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先,有的后:有的快,有的慢:有的较稳定,有的常反复。加之每个学生的品德发展也有显著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德育时,必须针对不同情况加以灵活处理,具体分析,灵活应对。 2、德育规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1)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比如一个人生活在当下环境中他知道我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但是如果你把他放到一个荒岛上他再过马路的时候就不需要走斑马线了,说明活动和交往是我们德育过程的基础,所以学校要组织有引导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活动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是五加二等于零,主要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做到教育合力。 (2)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 3、德育规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初期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在德育过程中就要发挥我们的作用。把学生已有的道德品质积极的转化成他们能够灵活运用的品德素质。 (1)认识性质的矛盾。这种矛盾是由于学生缺乏道德知识、经验而呈现出认识上的差距或产生的错误思想、行为与道德要求的矛盾,学生常常表现为“有错不知错”。解决这种矛盾,需要向他们反复讲解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认识水平。 (2)能力性质的矛盾这种矛盾。是由于青少年学生道德能力不强、未能履行道德要求而出差错产生的矛盾,学生常常表现为“犯错不自觉”。解决这种矛盾,必须引导学生注意总结生活经验和加强道德的实际锻炼,通过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和道德修养能力来解决。 (3)思想性质的矛盾。这种矛盾是由于学生沾染上或已形成某些不良的思想与习气,因而不能遵循或根本不愿遵循道德规范犯了错误而产生的矛盾,学生常常表现为“知错也犯错”。对这种矛盾,要做到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认识自己思想与行为上的问题与错误,使他们积极而认真的进行思想斗争,找出错误根源,并督促他们努力改正错误。 4、德育规律是一个长期性、 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意志较为薄弱,自制力不强,需要长期进行监督。培养学生品德持续时间长、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学生品德会反复,又犯“老毛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再次进行教导。培养过程中,要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启示教师要有耐心和长期计划,要常抓不懈德育过程的长期性、反复性、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