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贝尔不等式相关性的不同解释:哥本哈根解释和多世界解释
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包含这样一种观点,即不存在导致量子世界概率的确定性隐藏变量。这意味着通常不可能确定地预测任何测量的结果,并且没有隐藏在量子力学之下的更深层次的现实。但还有其他理论拥抱决定论,并一直在寻找这些隐藏变量。 1932年,约翰·冯·诺依曼提声称可以证明没有隐藏变量的存在。但是,他的证明的有效性受到哲学家赖欣巴哈的质疑。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坚持认为量子力学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他的首选论点依赖于定域性原理。他与鲍里斯·波多尔斯基和内森·罗森一起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现在被称为EPR悖论。 该思想实验涉及一对处于纠缠态的粒子。如果测量第一个粒子的位置,则可以预测第二个粒子的位置。同样,如果测量第一个粒子的动量, 那么第二个粒子的动量也可以预测。他们认为,对第一个粒子采取的任何行动,都不能立即影响另一个粒子,因为这将导致信息传输速度比光速更快,这是相对论所不允许的。 他们认为,如果没有任何分配系统的方式,我们就可以确定地预测一个物理量的值,那么就必须存在一个与该量相对应的现实元素。由此,他们推断出第二个粒子在被测量之前必须具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值。这与量子力学相矛盾,因为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要求不能同时确定位置和动量。他们假设现实中的这些元素是定域的,因为每个元素都属于时空中的某个点。 玻尔对此的回应是,他认为他们的推理是错误的,因为位置和动量的测量是互补的,选择测量一个就排除了测量另一个的可能性。对爱因斯坦来说,他看到的最重要的问题是非定域性,对粒子A进行的测量会导致粒子B有两种不同的量子态。他认为由于定域性,粒子B的真正状态不能依赖于对A进行了哪种测量,因此量子态不能与真实状态相关。 1951年,大卫·玻姆提出了EPR思想实验的变体。如果我们使用发射电子-正电子对的源,其中电子去往点A而正电子去点B。在A点爱丽丝是我们的观察者,在B点鲍勃是我们的观察者。如果我们假设这些对纠缠在一起,那么有两种情况:电子的自旋向上而正电子向下;电子自旋向下而正电子向上。由于粒子处于叠加状态,如果不进行测量就不可能知道任一粒子的自旋状态。 假设爱丽丝现在测量自旋,如果她测量到自旋向上,这意味着如果鲍勃现在要测量自旋,我们将百分百确信他会测量到一个向下的自旋。事实上,自旋有可能不是沿着上下而是沿着X或Y轴,如果爱丽丝测量到正X自旋,鲍勃随后会测量到负X自旋。无论他们的自旋是沿着什么轴测量的,它们总是相反的。 在量子力学中,X自旋和Z自旋是不相容的可观察量。所以如果爱丽丝测量Z自旋并获得正Z结果,而现在鲍勃违反规定测量X自旋,在这种情况下,鲍勃有 50%的机会测量到正X值。当沿与爱丽丝的电子相同的轴测量时,鲍勃的正电子将具有确定的自旋;但当在不同的轴上测量时,它的自旋将是均匀随机的。这似乎意味着信息是从爱丽丝的位置即时传播的,从而使鲍勃的正电子呈现确定的自旋。 1964年,贝尔开始研究是否可以使用隐藏变量解决非定域性的问题。他表明,当爱丽丝和鲍勃都在同一轴上进行测量时,隐藏变量可以解释这一点。但是,当允许任何角度测量时,局部隐藏变量理论变得无法重现量子力学相关性,然后就产生了所谓的贝尔不等式。贝尔随后表明,量子物理学预测了违反这种不等式的相关性 。隐藏变量可以解释预测的唯一方法是它们是非定域的,这将意味着无论这两个粒子相距多远,它们都能够立即相互作用。 是否只有一种方式来看待贝尔定理?在哥本哈根解释中,违反贝尔不等式视为拒绝通常称为“反事实确定性”的假设的理由。这意味着不可能有意义地谈论尚未执行的结果的确定性,换句话说,就是未执行的实验没有结果。 还有其他理论采用非常不同方法对此进行解释。多世界解释,也被称为埃弗雷特解释。休·埃弗雷特是一位美国物理学家,他首先提出了量子物理学的多世界解释。与哥本哈根解释不同,波函数永远不会坍缩,它认为量子叠加的所有可能性在客观上都是真实的。它可以产生违反贝尔不等式的相关性,因为它违反了贝尔的隐含假设。 在埃弗雷特看来,是我们的现实概念出了问题。我们认为测量结果只有一个,而实际上所有这些结果都发生了,而我们只能看到这些现实中的一个,其他现实具有单独的物理存在。因此,整个宇宙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波函数,其中包含所有可能的现实。它开始于所有粒子所有可能状态的叠加,随着它的演化,其中一些叠加分解,使某些现实彼此不同并相互隔离。因此测量行为并没有真正创造新的现实,只是将它与其他现实分开。 在1970年代和80年代,当一个叫作退相干的概念被开发出来时,这个理论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为量子世界分裂提供一个明确的理由。使用整个概念,世界的分裂并不是突然事件,而是通过退相干演化。这个概念的主要科学吸引力在于,它不需要对量子力学的标准数学表示进行任何更改或增加,波函数没有神秘的坍缩,并且它预测的结果与我们观察到的完全一致。 尽管多世界解释消除了非定域性最令人烦恼的方面:远距离作用,但量子非定域性的其他方面:远程物体以纠缠形式表现出来的不可分离性仍然存在。还有随机力学、导波理论等其他解释,我们以后再说。 |
- 上一篇
反物质的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正电子来源于放射性物质,一般情况下这种放射性物质是人体所需的物质,然后这些物质的其中一个元素使用短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代替,我们关注的是具体的放射性同位素:这种形式的氟具有放射性,它会衰变成氧元素,因此FDG变成了正常的葡萄糖。正电子在体内不会传播得很远,它基本上会在其产生的位置与体内的电子相碰,这种能量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产生两个伽马辐射光子。这两个光子会以180度向外传播。
- 下一篇
室温超导的进展到什么地步了
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室温超导体是那些将室温设置为-180摄氏度的超导体。物理学家一直在寻找室温超导性的圣杯,它们会在更高的温度下变得超导。但这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突破,自然杂志的一篇新论文揭示了一种新材料,该材料在15摄氏度以上的温度下变得超导。需要将其置于267吉帕斯卡的压力下,其他研究人员对论文中使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质疑,《自然》杂志也在2022年撤回了这篇论文。但它暗示压力可能真的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