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黑洞的外部时空
1915年,在爱因斯坦提出完整广义相对论的两个月后,一位名叫卡尔·史瓦西的年轻德国物理学家求出了它的第一个解。史瓦西解描述了围绕球对称质量的时空弯曲,如果该质量被充分压缩,该解将预测一个球面的事件视界,在其内部时空以光速向内流动。总而言之,它预测了空间中不可避免的结构,我们现在称之为黑洞。 从那以后,我们对宇宙的观测告诉我们,黑洞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已经看到了它们合并产生的引力波,我们目睹了遥远类星体发出的光,我们甚至用事件视界望远镜拍摄了黑洞的图像。但史瓦西解并没有很好地描述这些真实的黑洞,因为史瓦西黑洞没有自转,而真实的天体物理黑洞都在旋转。 根据黑洞无毛定理,可以用三个参数来描述黑洞:质量、电荷和自旋。每个黑洞都必须具有质量,将大质量压缩到小区域是它成为黑洞的首要原因。我们所知道的黑洞并没有电荷,但基本上所有真正的黑洞都会旋转。黑洞的旋转来自于形成它的所有物质的角动量,这包括坍缩的核心的角动量和被吸入黑洞物体的角动量。 尽管自旋在黑洞中很重要,但在爱因斯坦场方程之后的半个世纪才得出了旋转解。1963,罗伊·克尔提出了克尔解,它描述了一个有质量有旋转但没有电荷的黑洞,它可以用来描述任何靠近或在克尔黑洞内部移动物体的轨迹。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旋转黑洞对外部时空的影响。 参考系拖拽旋转黑洞周围的空间流动被称为参考系拖拽,我们可以在任何旋转质量周围看到它。在参考系拖拽中,任何“自由落体”轨迹都被拖动到物体旋转的方向上。美国宇航局的引力探测器B测量了地球的参考系拖拽,这与爱因斯坦理论预测完全一致。地球的参考系拖拽非常微弱,但在克尔黑洞的情况下,时空的这种圆形拖动效果非常显著。 从经典力学的角度来看,恒星拥有任何半径的稳定圆轨道。但是对于不旋转的黑洞来说,最内层的稳定圆轨道的半径是3倍史瓦西半径,任何更接近的物体都会最终掉落到黑洞中。但是对于一个旋转的黑洞,参考系拖拽会给一点额外的帮助,所以最内层稳定圆轨道可以更靠近黑洞视界。从理论上来说,一个旋转足够快的黑洞,它的最内层稳定圆轨道可以一直存在到事件视界。但是,这些过程的前提是物体与黑洞旋转方向相同,如果相反的话,那么9个史瓦西半径内都没有稳定圆轨道。 黑洞周围通常会形成一个吸积盘,吸积盘的内层边缘就是该黑洞的最内层稳定圆轨道。我们目前还不能直接测量吸积盘内边缘的直径,但我们能通过引力透镜等间接方法进行推算,从而得到黑洞的自旋。 能层就在视界上方,我们发现了一个特别奇怪的区域,叫作能层。在那里,参考系拖拽以比光速更快的速度携带着黑洞周围的空间,这意味着一切都必须朝着黑洞旋转的方向移动。这里的情况实际上类似于视界以下的状态,即空间以比光速更快的速度向下移动。在数学上,超光速的空间流动以一种特别奇怪的方式表示——空间和时间交换位置。因此,在能层中,角坐标变得像时间一样,**绕黑洞运行和在时间上倒退一样困难。 同样的事情还允许我们从能层中提取能量,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在1970年代早期发现了这一点。它是这样工作的:一个物体在经过精心调整的轨迹上落入克尔黑洞的能层中,如果该物体在正确位置被分成两半,一半穿过视界而另一半弹出能层并逃逸,它逃逸的动能将比进来时多。这种能量是从能层中的旋转能量提取的,因此会减慢黑洞的旋转。之所以它会有效,是因为能层的克尔解中奇怪的时空翻转允许物体的一半获得负能量,该负能量被转移到黑洞,而另一半则获得正能量作为动能。 布兰德福–日纳杰过程我们最后一个要谈论的过程在现实宇宙中很重要,它就是布兰德福–日纳杰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黑洞周围的物质流在吸积盘中会产生磁场,能层中的空间流动将磁场旋转成一个巨大的粒子加速器。带电粒子沿着这些磁场加速并可以辐射出强光,最终该光的能量是从黑洞的旋转能量中提取的。据推测,从吸积的黑洞中观察到的一些喷流可能是由这个过程驱动的。 |
- 上一篇
消除黑洞视界的坐标奇异性
地球表面被经线和纬线所网格化,所有地方都可以用两个数字清楚地定义。我们称这些点为奇点,它是方程中一个变量无限大的地方——在极点位置的旋转以无限的速度穿过所有经线。极点坐标的奇异性可以通过改变用于网格化地球表面的坐标系来消除。我们可以在接近极点处时扩大经线之间的距离,事件视界只是像地球两极这样的坐标奇点,我们需要黑洞的墨卡托投影。我们将时间与称为乌龟坐标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 下一篇
两位暴涨理论创始人激烈交锋:该理论是正确的吗
物理学家已经使用暴涨模型做出了后来得到证实的预测,他们认为这是支持暴涨模型的证据。他们认为暴涨模型预测了几乎所有事情,因此那些证明符合观测结果的预测并不能支持暴涨理论。仅仅因为做出了正确的预测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好的科学理论,暴涨是否做出了预测古斯一方对此有两个答案。你会经常听到他们声称暴涨模型做出了明确的预测,会发现在获得宇宙微波背景数据之前,一些暴涨模型预测光谱指数大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