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测量的新突破:超越海森堡极限的实验
量子测量是一门利用量子资源(如纠缠和相干)来提高测量精度的技术。它是近期最有前景的量子技术之一。例如,我们可以用量子测量来探测引力波,或者测量微小的距离变化。 量子测量的精度通常受到海森堡极限的限制。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个参数,比如相位,需要用到N个独立的过程。海森堡极限告诉我们,测量误差的均方根(RMSE)与N成反比,即RMSE~N^-1 。 然而,海森堡极限是否是量子测量的终极极限呢?有没有可能用更少的资源来达到更高的精度呢?近年来,有一些理论方案提出了超越海森堡极限的可能性,例如利用非线性相互作用或者非马尔可夫过程。但是,这些方案通常不适用于N个独立过程的基本场景。而且,有些方案也受到了质疑和争议。 最近,在Nature Physic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报道了一个实验上超越海森堡极限的量子测量方案。这个方案的关键在于利用了一种新奇的量子资源:不确定因果序。即两组独立过程在时间上发生的先后顺序是不确定的,而是处于两种可能顺序的叠加态。这种不确定因果序可以用一个特殊的光学装置来实现,称为因果不可分光学器件。 具体来说,他们使用了一个单光子探针,让它依次通过两个相移器,每个相移器可以给光子施加一个相位变化。这两个相移器可以看作是两组独立过程,每组包含N个相同的相位变化。如果这两组过程发生在一个确定的因果序中,那么最终光子的相位变化就是两组过程的简单叠加。然而,如果这两组过程发生在一个不确定因果序中,那么最终光子的相位变化就会出现一个额外的几何相位,这个几何相位与两组过程之间的交换关系有关。科学家们就是利用这个几何相位作为被测参数,设计了一种超越海森堡量子测量方案。 他们发现,当N增大时,几何相位的测量误差随着N的平方下降,而不是像海森堡极限那样随着N下降。也就是说,这个方案可以达到RMSE~N^-2的精度,比海森堡极限高出一个数量级。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用更少的资源(如光子数或能量)来达到更高的精度。而且,这个方案只需要一个初始能量与N无关的单光子探针,并且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噪声和损耗。他们还证明了这种方案在理论上是最优的,即任何使用确定因果序的方案都无法达到这样的精度。 这个实验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的,它不仅展示了一种超越海森堡量子测量的方法,也是首次在连续变量系统中实现了不确定因果序。该实验为进一步探索因果不可分光学器件在量子信息和计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向我们展示了量子世界中令人惊奇和迷人的现象。 |
- 上一篇
太阳能有多亮?探索爱丁顿极限背后的恒星奥秘
恒星的发光是由核聚变产生的,这些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从恒星内部向外辐射,恒星并不是一直平静地进行核聚变。恒星是由巨大的气体云团压缩而成的,这个引力会让恒星内部的物质不断地向中心塌缩,那么恒星就会一直塌缩下去,辐射压力是由光子对物质的作用力。当光子从恒星内部向外射出时,它们会撞到恒星表面的物质上,当辐射压力和引力达到平衡时,并不是所有的恒星都能达到这种平衡。它们产生的辐射压力太强了。
- 下一篇
如何用量子色动力学从微观层面理解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这个方程式并不能解释原子核内部发生了什么。为了从微观上理解核反应释放的能量,它使用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原理来描述夸克和胶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胶子是传递强相互作用的无质量粒子。夸克和胶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有一个特殊的性质,其实并不是由夸克或其他基本粒子的本征质量决定的,而是由它们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决定的。这个能量就是QCD结合能,也就是胶子能量和夸克运动能量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