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科学探索

科学探索

Λ粒子:宇宙中的稀有客人,高能物理中的新发现

科学探索万象经验2023-05-17

你知道什么是Λ粒子吗?它是一种由一个上夸克、一个下夸克和一个奇夸克组成的奇异重子,也就是一种带有奇异性的粒子。它的质量比质子和中子都要大,而且它会很快地衰变成其他粒子,所以Λ粒子在宇宙中很少见。但是在高能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用电子束轰击原子核,产生一些Λ粒子,并观察它们的性质。

最近,美国杰斐逊实验室的CLAS合作组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报道了他们首次测量了Λ粒子在不同原子核(氘、碳、铁和铅)上的电生产率,也就是每个电子与原子核碰撞后产生的Λ粒子的个数。他们还测量了Λ粒子的横向动量扩散,也就是Λ粒子相对于电子束方向的偏离程度。这些测量结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Λ粒子在原子核介质中的传播机制,以及原子核对Λ粒子的影响。

为了进行这项实验,他们使用了杰斐逊实验室的连续电子束加速器(CEBAF),将5.014 GeV的电子束打到不同的固体靶上。然后,他们用CLAS探测器来检测碰撞后产生的各种粒子,包括Λ粒子。他们分析了半包含深度非弹性散射(SIDIS)事件,也就是电子与原子核碰撞后,只有一个带电粒子(通常是一个π介子)被探测到,而其他粒子(包括Λ粒子)则不被探测到。这样,他们可以根据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推断出Λ粒子的能量和动量。

他们将测量结果按照两个区域进行了分类:当前片段区(CFR)和靶片段区(TFR)。当前片段区指的是与入射电子方向相同的区域,也就是电生产率较高的区域;靶片段区指的是与入射电子方向相反的区域,也就是电生产率较低的区域。他们发现,在当前片段区,随着Λ粒子占总能量分数z(也就是Λ粒子相对于碰撞前电子能量的比例)的增加,不同原子核上的Λ粒子多重率比(也就是不同原子核上每个碰撞事件产生的Λ粒子个数之比)呈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而在靶片段区,则呈现出明显的增强效应。这说明,在当前片段区,原子核对Λ粒子有较强的吸收作用;而在靶片段区,则有较强的增殖作用。


来源: www.ws46.com

他们还发现,在两个区域中,随着z的增加,Λ粒子的横向动量扩散也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这意味着Λ粒子在原子核介质中受到了很强的多次散射作用,导致它们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而且,他们发现Λ粒子的横向动量扩散比轻介子(如π介子)的要大一个数量级。这表明Λ粒子在原子核介质中的传播实体与轻介子不同,可能是由两个夸克组成的二夸克态,而不是单个夸克。

为了解释这些实验结果,他们使用了一个基于玻尔兹曼-厄林-乌伦贝克(BUU)方程的运输模型,该模型可以描述Λ粒子在原子核介质中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他们发现,该模型可以定性地描述Λ粒子多重率比和横向动量扩散的趋势,特别是对于多重率比,该模型给出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这说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捕捉到Λ粒子在原子核介质中的物理过程。

这项实验是首次测量了Λ粒子在不同原子核上的电生产率和横向动量扩散,为研究奇异重子在原子核介质中的性质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些结果也为探索核子结构以及奇异重子结构提供了新的信息。未来,更高能量和更高精度的实验将有助于揭示更多关于Λ粒子和其他奇异重子的奥秘。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