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霍金辐射不仅限于黑洞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它们的引力场如此强大,以至于连光都无法逃逸。但是,根据量子力学,黑洞并不是完全黑暗的,它们会向外辐射粒子,从而缓慢地失去质量和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霍金辐射,它会导致黑洞蒸发,是由霍金在1974年首次预言的 。 霍金的解释是,真空中存在着虚拟的粒子-反粒子对,它们不断地产生和湮灭。如果这样一对虚拟粒子出现在黑洞的事件视界附近,那么有可能其中一个粒子掉入黑洞,而另一个粒子逃离到无穷远处。这样,虚拟粒子就变成了真实粒子,而黑洞则损失了一些质量和能量。 但是,这种解释依赖于事件视界的存在,而事件视界是一个非局域的概念,它取决于整个时空的结构。那么,是否有一种更局域的机制来描述黑洞蒸发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最近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的一篇论文中,荷兰拉德伯德大学的Wondrak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研究引力场中的粒子对产生,并将其应用到黑洞蒸发的问题上。 他们的方法借鉴了施温格效应的思想。施温格效应是指在强电场中产生带电粒子对的现象,例如在电场中产生电子-正电子对。这种效应可以用热核方法来计算 ,即考虑真空态在外场下的能量期望值,并利用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来估计产生真实粒子对所需的临界条件。 Wondrak等人将这种方法推广到了弯曲时空中,并考虑了一个无电荷无质量标量场在史瓦西时空中的行为。他们发现,在弯曲时空中,时空曲率起到了类似于电场强度的作用,导致了局域的粒子对产生。他们还给出了一个径向产生剖面,即不同位置处产生粒子对的概率分布。他们发现,产生粒子对最多的地方是在不稳定光轨道附近,即距离黑洞事件视界约1.5倍史瓦西半径处。 他们进一步比较了他们得到的粒子数和能量通量与霍金辐射的结果,并发现两者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然而,他们的粒子对产生机制本身并不显式地使用事件视界的概念,而只依赖于局域的时空曲率。这意味着,即使没有事件视界,也可能存在粒子对产生和黑洞蒸发的现象。例如,中子星,它的史瓦西半径小于其表面半径,也可能产生类似的霍金辐射。 这篇论文为黑洞蒸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展示了引力场中的粒子对产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不仅包含了霍金辐射,还可能有其他的物理效应。这些效应在未来的实验和观测中可能有所体现,例如在高强度激光束或超外围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的强电场和强重力场中。 |
- 上一篇
流体力学杂志刊登重磅论文:揭秘管道流动的奥秘
流体力学是一门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在航空航天、化工、生物、环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管道流动,即流体在管道内部的运动状态。管道流动在工业和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输送水、油、气等介质的管道系统,以及人体内的血管系统等。管道流动的特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雷诺数。雷诺数是一个无量纲数,它表示了惯性力和粘性力之间的比例。
- 下一篇
用两个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实现EPR悖论
报道了用两个空间分离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实现了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EPR)悖论的实验。这是首次在空间分离的、包含大量粒子的量子系统中观察到EPR悖论,表明量子力学与局域实在性之间的冲突并不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大而消失。EPR纠缠结合对两个凝聚体的单个量子操作,EPR考虑了一个双粒子量子系统,后者规定了两个互补性质(例如位置和动量或两个正交分量的自旋)的不确定度的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