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外围发现恒星墓地,厚度比本体大三倍,有10亿颗死星
世间万物都有起点和终点,时至今日银河系的恒星总数足有上千亿颗,在银河系厚盘的深处,仍有早期的一代恒星坚守着,年龄可达到百亿年之久。 现代主流理论认为,恒星普遍诞生于星云之中,星云的概念较为广泛,任何扩散物质都可以称为星云,而恒星诞生的地方则是在星云中的分子云,它的包含了大量的氢分子和少量的氦分子,多半是大质量恒星爆发后留下的遗骸。 分子云从诞生之日起,就在缓慢地旋转,不过由于它的分布范围很广,所以旋转速度也很慢,随着时间的推移,恒星内部向外的压力再也抵抗不住自身向内的引力,发生大爆炸,走向死亡或是踏上另一端旅程。 质量较小的恒星会成为一颗暗淡的白矮星,并被气体云所包裹,质量更大的恒星则会在超新星爆发中变成一颗中子星或黑洞被称为“死星”,在银河系漫长的历史中,这样的死星至今大约有10亿颗左右。 死星足以扭曲周围的空间和时间,,就可以得到死星可能存在的分布图。 从初步的结构来看,一个已经逝去的银河系,似乎要比活着的银河系大得多,也蓬松得多。 在生成的地图中,死星的残留物以及超新星能力冲击带来的模糊效应,使银河系显著的旋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只有一大团模糊的光晕。 从侧面来看,银河系墓地的厚度比银河系本体整整大了三倍,随着时间的推移,银河系边缘的旋臂会变得越来越松散与暗淡,大量的死星会聚集在这片区域,并最终脱离银河系,消失在宇宙之中。 根据现有的数据来看,科学家认为最外围的旋臂上,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恒星都已经消失了。 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处于相对外围的位置,在这片区域也更容易碰到从内部抛出来的死星,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最终在爆炸中逝去,留下一颗白矮星,不过它和我们上面所说的死星几乎不是一个量级的。 它不具备死星的能量,并且太阳也没有超新星爆发时产生的冲击波加速,无法以高速向外围冲去,所以太阳大概也进不了银河系的墓地。 |
- 上一篇
天文学家:银河系外围正在发生“震颤”,就像水面泛起涟漪一样
天王星的发现者威廉.赫歇尔首次尝试通过科学的手段绘制银河系地图,绘制结果和我们现在观测到的银河系出入较大。银河系是一个漩涡状的星系,研究人员推算出了巨物的质量和飞行轨迹,认为它可能是位于人马座附近的一个小星系,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7万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人马座矮星系,多年来人马座矮星系不断地靠近银河系,当时的不少科学家都认为它大概已经被银河系撕碎了,人马座矮星系的运行轨迹依然十分有规律。
- 下一篇
相当于300个太阳,天文学家在131亿光年外,看到了宇宙第一批恒星
物质只能以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的形态存在,其中氢元素占据了宇宙物质总量的92%,这也就决定了在那时诞生的恒星金属丰度会非常低,这是当今宇宙中最强的能量释放活动之一,爆发一瞬间所释放的能量等于太阳一生中释放的能量总和,并且爆炸的物质会以光速的十分之一向外扩散,它和普通超新星爆发的机制和遗留物都有很大不同,第一代恒星中超新星爆发释放的能量是普通超新星的10到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