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次,人类探测器撞击改变小行星轨道,科学家:蚊子撞足球
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 在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因小行星撞击引起的物种灭绝事件,一颗直径十公里的小行星,就可以对地球造成超级火山爆发,以验证用这种方式保护地球免受小行星攻击的可能性,这也是人类首次尝试改变宇宙中天体的运动。 早在2012年NASA就开始筹划DART任务,欧洲航天局也参与了该项目,撞击目标是一个直径160米的小行星,它属于一个双小行星系统,围绕着更大的行星“迪迪莫斯”(Didymos)旋转。 它们并不会撞向地球,根据轨道计算,这个双星系统会在距离地球1100万公里处掠过,也正因为它们距离地球较远,哪怕实验失败也不会对地球造成威胁,所以才被选为靶标。 2021年12月,DART搭乘着SpaceX的火箭飞向太空,在NASA的飞行指挥下它完成了大部分航程,并在7月份用自带的侦察和光学导航小行星相机拍摄了目标系统的243张图像,科学家事先并不知道Dimorphos的质地,要知道撞击结果究竟如何,还要等待LICIACube传回的数据,它将对整个小行星进行拍摄,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 这并不是NASA首次的太空撞击实验,早在2005年,NASA就使用深度撞击号小型飞船装上了斯坦普一号彗星,不过这次撞击并不是为了改变它的轨道,只是为了搞清楚彗星的组成结构,所以和本次任务的意义还是完全不同的。 等到数据传回后,科学家就可以计算出把小行星撞离轨道所需的具体参数,从而在未来发生小行星威胁时,能够采用撞击的方式挽救人类。 撞击只是铲除威胁的最后一步,在这之前必须做到对小行星威胁的早期预警,即在撞击地球前的数月甚至数年就发现危险,有能力及时准备和应对,如果在小行星已经非常接近地球时才发现,凭借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恐怕难逃一劫。 除此之外,这种应对方式只能针对质量和体积较小的行星,假如行星的大小达到了数公里以上,这种方法就毫无作用了,只能坐以待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还有大量的科学家正在想方设法为星际移民创造条件。 虽然时至人类还没有在外太空发现生命的痕迹,但这并不意味着宇宙中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事实上根据科学家对宇宙的探索,已经发现了54颗系外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它们质量和比地球略大,有着和地球相似的生态环境,甚至个别可能比地球还要完美。 我们要面临的唯一问题就是如何到达那里那些宜居星球近的有几十光年,远的达到了几百甚至上千光年,以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来说,在宇宙飞船上可能人类灭绝了都还没达到目标星球,居安思危才能持续发展,当下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
- 上一篇
开除冥王星后,太阳系边缘还有一颗行星,似乎是一颗黑洞
假如我们有速度很快的飞船,有更加的强大的探测手段,让我们能够到太阳系边缘详细观测,以上的猜测都不会存在,只要看一眼就什么都知道了。
- 下一篇
中国“人造太阳”持续1056秒,彭先觉院士:2028年实现核聚变发电
得益于内部一直进行的核聚变反应。其实不然核裂变和可控核聚变的难度可谓是乘法口诀到微积分,而可控核聚变除了要求更高的压力,太阳即是靠着可控核聚变源源不断地产出能量,我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就实现了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里的六年不是指六年后就可以有成熟的核聚变发电技术并投入商用,即先让核燃料进行小型的可控聚变,只要切断聚变的高温和高压就能立刻终止整个反应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