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已经转了45亿年,动力从何而来,未来会停止自转吗?
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日月星辰都在围绕地球运动,因此才有了白天黑夜之分。 现在我们知道,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甚至连太阳系的中心也算不上,它只是一颗45亿岁的普通的岩石金属星系,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渺小尘埃,至于我们人类自己,也许连尘埃上的细菌都算不上。 以往被认为是群星绕地球运动最佳证据的昼夜交替,也被科学家们证明了是由地球自转本身引起的,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更是通过设立在巴黎先贤祠的傅科摆,让普通人也感觉到了脚下的地球正在自转。 21世纪的今天,科学界已经将地球自转的速度精确到了每秒465米,也就是说每时每刻我们脚下的地球都在以超音速自转,同时还在以每秒30千米的速度绕太阳公转,前者的自转周期是23小时56分,后者的公转周期是365天5时58分56秒。 但地球诞生45亿年来,为啥能始终保持这么快的自转和公转速度呢?根据天文学家的说法,地球自转其实是一个惯性运动过程,而这一过程的第一推动来自于46亿年前太阳星云的坍塌,当时含有氢元素和重元素的星云在临近超新星爆发的影响下,发生了自转和坍塌现象。
星云内部的氢元素在坍塌的过程中大量堆积到一起,高温高压环境开始在这团星云中出现,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氢元素核聚变反应就被触发了,太阳星云的绝大部分在自转中聚拢成了恒星,也就是今天我们看见的太阳。 由于原来的星云本身就在自转,所以在自转状态下的星云中诞生的太阳,继承了原星云的角动量,也开始了自转。 而剩下的,没能成为太阳的一部分的氢元素和重元素,开始在恒星盘中凝聚成一颗颗岩石金属星子,这些星子同样继承了原星云的角动量,在不断的自转中彼此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太阳系八大行星和卫星们。 45.5亿年前,当地球从无休止的碰撞融合中成型后,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提亚”,又从侧面撞上了新生的地球,撞击威力之大直接把地轴都撞倾了,碰撞产生的碎片则在引力作用下,重新聚拢成了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月球。 有趣的是,也多亏了这场惊天动地的碰撞,地球才有了一年四季的分别,因为只有以倾斜姿态继续自转的地球,不同纬度接收到的太阳光强度才会不一样,所以当太阳光直射某一地区的时候,这一地区就会是夏天,反正则是冬天和春秋两季。 然而地球并不会永远自转因为虽然太空是真空环境,几乎没有阻力,地球本身也不需要对外做功来转移自转能量,但1.5亿公里外的太阳,其实一直在用引力拉扯着地球,天文学家相信,足够长的时间过后,地球就会以为太阳引力的影响,而被太阳潮汐锁定,就像月球被地球引力潮汐锁定一样。 被太阳潮汐锁定后的地球,自转速度和公转速度将会保持一致,同时地球的一面将永远面向太阳,另一面则永远见不着太阳。 除了太阳的潮汐锁定外,人类本身也在减缓地球自转的速度,因为每次火箭发射都采用反作用力推进,而地球本身就是最大的受力源,所以火箭飞出地球获得的动能,其实就是地球自转消耗的动能。 随着火箭发射的日益频繁,此消彼长之下,地球自转的速度也会越来越慢,未来一天变成25个小时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