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外行星突破5000颗,超级地球也有数百颗,但这有什么用?
自从人类意识到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后,寻找第二地球就成了天文学家的任务之一,虽然直到1995年天文学家才发现了第一颗系外行星飞马座51b。 但几十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系外行星的发现速度已经达到了一天好几颗的水平,数据库里已经被确认身份的系外行星也早就为什么却能发现比恒星还小数百万倍的系外行星呢? 这就要说到凌日法了,这是一种寻找系外行星最常用的办法,比如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就能同时跟踪数百颗恒星的亮度变化,如果发现其中有周期性发生亮度衰减的恒星的话,就说明这颗恒星于地球之间存在一颗行星,这颗行星会周期性经过恒星表面从而降低恒星的亮度,就跟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日食或者金星和水星凌日一样。 通过凌日观测发现的系外行星,天文学家可以确定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甚至还能通过光谱分析出行星的基本成分,如果有大气层的话也能分析大气层的构成,天文学家甚至认为如果某一颗系外行星的大气层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出现非自然上升,就等同于发现了外星人。 因为二氧化碳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工业化的证据,如果此刻有一个距离地球几百光年的外星文明观察地球的话,它们很可能就会发现人类工业革命以来突然释放的非天然二氧化碳,进而就能确定地球文明在几百年前就进入了工业时代。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系外行星,其中包括超级地球、类地行星、以及类似木星和海王星的气态巨行星和冰巨星,然而不论是超级地球还是其他的星球,天文学家都认为它们不适合人类直接居住。 因为隔着几十光年上百光年的观测总会有偏差,就算目标星球的环境和地球完全一样,等未来人类飞到之后就又是另一种情况了,毕竟我们看到的都是那颗星球几十年前上百年前的样子。 总的来看未来的航天器任务和更先进的观测技术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系外行星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而每一个新发现的行星都是发现一个新的世界,它们都是人类文明向太空探索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