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劣质雪茄帮助原子物理发展:斯特恩-盖拉赫实验
1912年,为了解决卢瑟福原子模型的一些弊端,玻尔通过两个假设和一个对应原理,成功推导出了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作为一个推论,玻尔又发现电子的轨道角动量是量子化的,即L=nℏ。后来,这个推论又被阿诺德·索末菲进一步扩展:允许轨道的角动量在z方向上的投影只能取ℏ的整数倍,并且可以应用于比氢更复杂的原子中。 轨道角动量量子化在当时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作空间量子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名称呢?因为当时人们认为角动量是个守恒量,而角动量在z方向的投影为L_z=Lcosθ。要满足索末菲提出的条件,即L_z必须是ℏ的整数倍,方向角θ必须是一些分立的值而不是连续的值。 不过当时的物理学家认为,空间量子化只是一个中间步骤,我们只是利用它来推导能级。一旦能级推导出来后,这个东西就可以不用去管。因此,当时没有人会想要去验证空间量子化是否正确。 恰巧有一天,斯特恩去听了一个关于原子物理的报告,报告人讲的就是空间量子化的想法。当时,报告人也强调了这只是一个中间步骤。不过,斯特恩是搞分子扩散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同位素分离。在电场和磁场作用下,较重的同位素跑得较慢,较轻的跑得较快,它们就会分别沉积在不同的位置。 斯特恩对于量子力学来说就是外行,所以他在听完报告后并没有像其他物理学家一样,而是想着如何用实验来验证空间量子化。很快,斯特恩就想出了一个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为什么使用银原子来做实验呢?因为报告上说了,当时认为银原子的基态角动量L=ℏ。在磁场的作用下,根据电磁知识可以计算出银原子所受到的力为 : 如果空间量子化是正确的,那么L_z只能取ℏ,0,-ℏ,而cosθ只能取1,0,-1。因此,根据银原子受力公式,我们可以推断出接收银原子的屏幕只会出现两个上下两个落点。如果空间量子化是错的,那么屏幕就会出现连续的银原子分布。 有了想法之后,就要开始付诸实践,不过还需要有个助手,于是便找到了刚刚博士毕业的盖拉赫。盖拉赫雷厉风行,解决了非均匀磁场、抽真空减少银原子散射等问题。不过,因为无法控制银原子蒸发后的方向,射向屏幕的银原子会少得可怜。当他把屏幕拆下来放在显微镜上观察时,却发现什么都没有。 有趣的是,这块板到了斯特恩手上时,银原子的分布就出现了。因为当时斯特恩不是很富裕,只能抽一种劣质雪茄,而这种雪茄含有硫化物,银碰到硫后变成硫化银就显现出来了。实验结果显示,银确实是两点分布,支持了空间量子化的想法。后来,他们写的文章标题是:一根劣质的雪茄帮助原子物理发展。 到这里,你可能有一个疑问,我们不是经常说斯特恩-盖拉赫实验发现了自旋,但这和自旋有什么关系?答案就在银原子的基态角动量上。在1925年,有人重新计算了银原子的基态角动量,发现它不是ℏ而是0。所以,银原子上下两个点的分布并不是轨道角动量造成的。那么,这又是什么造成的呢?后来,人们才知道,它是银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自旋引起的,这个自旋刚有上、下两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