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难吃,下调料顺序错了?学会这3个技巧,做出层次感的味道
刚学做菜的时候,特别怕糊,下调料都是着急忙慌的,恨不得一口气把料都下进去。 一直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能想起那种感觉来,就像赶火车,追公交一样,生怕晚一会儿那一锅菜就会全糊了一样。 其实回过头来想想,手忙脚乱了半天,也只是放了一勺盐而已。 估计是因为那会儿养成的坏习惯,以至于后来下调料,都恨不得一次性全放进去。 一直到了辞职去学厨,师父指出我这个问题,我才意识到,原来想把味道做的有层次感,立体感,根源在于怎么下调料这么简单的事儿上。 想要学好怎么下调料,先得知道什么样的味道才算“好味道”吧。 一道成功的菜品,不说营养与色泽,单从味道层面来讲,至少得有这四个特点。 闻着香:属于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感觉。菜还没入口,先送一缕香气到食客的鼻子里,勾起食客对品尝的兴趣。 入口鲜明:菜品入口的初印象,得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或麻,或辣,或香,或甜。总之,要给食客的味觉一个明确的信号。 主味浓郁但不热烈:随着咀嚼的进行,主味逐步在口腔里表达出来,融合味与食材本味相继有序的表达,不可间断也不可短暂。 最重要的,是要浓郁,但又张弛有度,不会因为过于热烈而被食客拒绝。 回味悠远:吞咽结束,但味道不停。口腔里留有余味,表达出味道上的不舍,提醒食客该继续下一口了。 味道上的这四个特点,表达起来都处在不同的层次,想要做出来,其实很简单。 他们分别对应了,调味的四个主要阶段。 码味:调味最早的动作,调味料与食材接触最久的一次,能让味道深入食材内部。 因为深入,所以最早调味,反而最后表达,是味道的后劲儿和回味。 调味:烹饪过程中,与炒,烹等动作相结合,激发食材本味,带动调味料味道表达,让各自的味道都处在最兴奋的阶段。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一个动作是“煨”,并不一定要小火,大火也行。也不一定要慢,快一点也可以。 换句话说,煨其实就是等,从时间和空间上,给味道留下裕度,然后等他们融合。 补味:一直处在高温下的烹饪动作里,味道是有相当大损耗的,很多人炒菜闻着香,吃着不香其实就是忽略了这一点。 香味都沸腾走了,满足了嗅觉,最后冷落了味觉。 所以补味,其实很重要。最简单的,出锅蒜,出锅葱,淋香油,淋料油,其实都是补味。 补味的动作,是给食客留下初印象最好的方法。 以水煮肉片为例,从味道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下做法吧。
这是码味的过程,酒能去腥,也能引导味道向里渗透。
这一步是汤底主味,煮一会儿,让味道出来,让味道融合。
低温慢烹可以更好护浆,让肉片不失水,得到滑嫩口感。
倒炝锅,增补香味,闻着香,吃着也香。 这一点,其实也可以从香料的角度上来简单举例。 丁香,砂仁。被称作“透骨香”,他们的味道具备穿透力,可以直达食材内部,让味道有深度,有回味。 八角,桂皮,草果。常被用做君料,因为他们香味浓郁宏厚,但又不会让人反感。 花椒,辣椒,孜然。个性鲜明,热情火辣,善于交际,适合打前站。 这篇文章里,后面的部分会涉及到香料,会有更详细介绍。 想要香味层次分明,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细化调味料下锅的顺序和次数。 把调料从一股脑下锅,改成分批、分次下锅,别小看这么一些小动作,味道上的变化是很明显的。 调味料分批下锅。 想要味道有层次感,首要的一个前提,是让各个调料的味道都处在最佳状态。 不同调味料,喜好是有大不相同的。 先以葱姜蒜来说,姜的味道最浓,获取姜味难度也最大,需要先下锅。 蒜的味道最短,而且获取起来也最容易,基本上下锅见到高温,蒜香味儿就出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倒炝锅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蒜,而很少用到姜的原因。 顺便说一句,如果倒炝锅需要用姜,就尽量切的细一点,能提高出香的效率。 与姜和蒜相比,葱香长短,和葱香获取难以程度,都处在姜和蒜中间。 这也就是那句“姜长,蒜短,葱中间”的由来了。 调味料分批下锅,单次只下一种,虽然会给烹饪带来难度,但味道上的回报还是喜人的。 而且,不同调味料之间,功能上还是有细小差异的。 盐是百味之首,盐的下入后,亲水性更强钠氯离子增多,会导致食材内部水分向外渗透,从而加速食材本味的表达,这就是盐提本味的原理。 在食材高温失活,失去对水分的保护时,是放盐的最佳时机。 糖能增色,提升锅内温度,如果懒得炒糖色的话,前期炒肉的时候,就可以下糖,能够同时提色,还能增加炒肉去腥增香的效率。 酱油的酱香味,需要高温热烹才能更好激发。炝完葱姜蒜直接炝酱油,或者等食材下锅以后,翻炒到锅内温度再次升高,沿锅边热烹,效果最好。 而酱油的鲜,因为害怕高温,就要在温度相对低一点的时候,再下一次。 白胡椒粉,有一点点臭味,高温就能去掉,所以也要等菜炒热了才能放。 香料粉,遵循与香料一样的方法激发味道,在炝锅结束,下食材之前,把香料粉放在油里炸一下,香味更好。 如果来不及了,就在食材炒热,下液体调味料之前,把拉开一个位置,下香料粉,让他们接触温度更高的锅体,激发味道。 以前说的那句,“调料分批下,出味儿下一个”就是这么来的。 再说分次下 调料不仅分批下,也得分次下,前面说到的酱油下两次。 这种情况是因为酱油有多种味道,为了获取不同味道,所以有目的的下两次。 还有一种下多次的方法,是让味道在锅里烹饪的时候,就能形成明显的层次感。 以醋溜白菜为例,同步介绍下分次下的方法。
开始勾勒醋香。
目的是保护住一些醋酸,让他们向白菜内部渗透。
有醋必须有糖,甜能降低酸的尖锐。
这一次的醋,即是出锅醋,增加香味。也是调味醋,让酸味产生层次。
除了增加味道的层次感,分次下调料,还能提高调味的准确率。 以放盐为例,味道淡了,可以继续加盐。但味道咸了,可没办法从锅里往外捡盐。 所以放盐可以少量多次的放,用自己的味觉当作反馈机制,觉得淡了,就再少放一些。 感觉合适了,就立刻踩刹车。 调味最高级的形态,是明显的层次感,和让人琢磨不透的立体感。 就仿佛味道是一个平面,被某个力量硬生生的拉伸成了一个立体,而拉伸后本该味道空洞断层的空间,又被某些味道填充起来,围绕着食材的主味,形成的立体包围。 形成味道的立体感,有两个团队居功至伟,拉伸空间的发酵类调味料和填充味道的香料。 酱油,酒,醋。这三位发酵类调味料,本身就是时间的产物,在“漫长”的时光之下,积累出其他调味料们所不具备的,神秘的“醇香”。 老实说,没几个人能描述出,醇香到底是一种什么味道,他只是把味道变得多维度了。 而小小的香料体内储存的大量味道因子,正好填充这个刚刚被拉伸出来,空洞的味道空间。 我觉得说他们是一种味道层面的胶体现象,最为准确。 怎么说味道的立体感,我还没想太好怎么表达,准备以后再深入的展开介绍。 最后来说一说,同样重要的香料吧。 从味道的层次感上,我把家常用到香料大概分成了三类。 前味:花椒,辣椒,孜然,香叶 中味:八角,桂皮,白芷,草果 后味:丁香,小茴香 前味的香料,都是味道单一,且爆发力强的香料。 而且像花椒,辣椒,孜然又都带着各自鲜明的特殊味道,辨识度很强,也最容易抓人眼球。 这类型的香料,特别适合放在最前面,用来打开局面。 炝锅,倒炝锅,让香味表达的更直接一点。 比较特殊的是香叶,他其实最爱被人忽略,香叶的香其实就是纯粹的料香味。 没被人发现,是因为大部分人把他直接扔进了卤汤里,埋没了他的才能。 下次放炒锅里,让油温收拾他,乖乖的交出香味来。 中味的这几位,大概就是君料世家了,他们都是各自香味浓郁又不过度的代表。 其实中味里,又分了前味和后味,是因为这几位里,虽然大家都很香,但有人更香。 八角,桂皮在前头,白芷,草果香更浓。 在对付猪肉的时候,八角桂皮就够了。 要对付牛肉,草果可少不了。 后味的香料,普通人其实并不常用,想来想去,估计也就丁香还算有些群众基础吧。 味道穿透力强,持久度强,浓度也高,所以记得用丁香的时候,少放点,多了的话,把前香的风头都抢了。 我把小茴香放在了后味里,其实有一点点的不合适,因为他香的中规中矩,没有别人那么浓烈,但也恰恰是这一点,让他用量被放大,反而使得小茴香后劲儿最大了。 香料里,有一个最特殊的:胡椒。 作为全世界使用最多的香料,胡椒可谓是集大成于一身了。 这篇文章篇幅太长了,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胡椒粉的文章,放个链接,感兴趣的朋友顺着链接翻看下吧。 以后应该还会继续创作关于胡椒的文章,因为胡椒太有内容了。 文章总会结尾,但更新还会继续。下次更新,再会…… 胡椒粉文章链接: 学厨以后才发现,原来厨艺的门槛是“胡椒粉” |
- 上一篇
孩子总挑食怎么办?八道开胃菜建议常吃,开胃健脾,经济又实惠
倒入腌制好的鸡腿肉煸炒。再放入姜蒜末和泡椒一起翻炒均匀,然后倒入酸笋和莲藕继续翻炒,再倒入鸡腿肉和青红椒一起翻炒均匀,倒入腌制好的牛肉煸炒,再倒入炒好的牛肉和焯好的芦笋继续翻炒均匀。放入姜片和里面料酒去腥,再倒入鱿鱼焯煮一分钟,再倒入小米辣、芹菜、洋葱丝继续大火爆炒,再倒入豆角焯煮三分钟,放入五花肉煸炒,再加入蒜末和小米辣翻炒均匀,然后再倒入焯好的豆角一起翻炒。放入腌制好的牛肉焯煮至变色熟透后。
- 下一篇
没想到苜蓿还有这么多种吃法做法简单还美味先收藏了
一、苜蓿汤 1、准备好苜蓿、鸡肉、胡萝卜、土豆、洋葱、盐和胡椒粉。放入胡萝卜和土豆翻炒几下,再放入洋葱和苜蓿,再放入盐和胡椒粉调味即可。二、苜蓿沙拉 1、准备好苜蓿、西红柿、黄瓜、红洋葱、柠檬汁、橄榄油、盐和黑胡椒粉。西红柿、黄瓜和红洋葱切成小块。加入柠檬汁、橄榄油、盐和黑胡椒粉调味, 三、苜蓿混沌 1、准备好苜蓿馅、面粉、蚝油、味极鲜、香油、花生油和鸡蛋。鸡蛋炒熟划拉细小。
相关文章
- 一月,这菜要使劲吃!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解馋开胃,别不懂吃
- 冬季,无论多忙,常给家人喝这汤,营养全面,安稳度过数九天
- 冬天,这菜要使劲吃!色香味俱全,荤素搭配,补足营养,安稳过冬
- 1月到了,建议要多喝这汤,汤品鲜美,补充钙质,不懂吃很可惜!
- 2块地瓜里加1碗糯米粉,香甜软糯,做一顿吃半月,5分钟搞定早餐
- 冬天最爱喝这碗汤,4块钱能做一大锅,饭前一人一碗,营养又开胃
- 排队20分钟才能吃到的糖饼,原来做法很简单,比油炸糕好吃多了
- 数九寒天,吃肉不如喝这汤,汤品鲜美,补钙增智,不懂吃可惜了
- 冬季,苹果和它煮一锅,鲜美甘甜,营养全面,增强免疫,更显年轻
- 入冬后,这菜再贵也要吃!营养美味,解馋开胃,待客有面子
- 一月,宁可少吃鱼肉猪肉,也要多吃这菜,营养全面,安稳度过冬天
- 冬季多喝汤,气色顶呱呱!建议要常喝这汤,补足气血,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