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黄石公到底是谁?是人还是神仙?

民俗文化佚名2022-12-23

关于张良,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那就是黄石公下邳授书给张良的传说,据说张良之所以会那么厉害,都是因为这部奇书。但这个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其实很难去考证了,那如果是真的,这个黄石公究竟会是谁呢?这很显然不是他真实的名字,而是一个称号,那他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呢?他到底是人还是神仙呢?今天就让中睿百科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张良和黄石公的故事

据汉书记载,张良在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谦恭有礼,甚至跑下桥去捡黄石公的鞋子,赢得黄石公“孺子可教”的赞誉,于是就把太公兵法传给了张良。

奇怪的是,无数人读过太公兵法,但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却只有张良一个人。是张良天赋过人,举一反三,还是除了黄石公传给张良的,其他都是盗版的。

张良遇黄石公的事,没有第三人在场,至始至终只有张良和黄石公两个人。那么问题来了。这件事是张良杜撰的。

张良为什么要编这么一个故事呢?其实他只想证明一件事,张良也是一个普通人,只因为见到了一个不普通的黄石公,得到了一本不普通的太史兵法,才有如此过人的谋略。作为普通人的张良,混迹于汉初的草莽英雄中,只有不显得鹤立鸡群,才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和记恨。

2、为什么黄石公是虚构的

其实,张良的能力来源脉络清晰,是来自于遗传和家庭熏陶。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担任过韩国五位王的丞相,秦灭韩国时张良家还有300多个奴仆,也算得上大富之家。有了这样的政治资源和财富,真正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耳闻目染之下,张良就拥有了别人无法比拟的政治远见和军事谋略。再加上张良自小体弱多病,长于读书思考的性格,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就不足为奇了!

黄石公,应该是张良在汉朝建立之后虚构的一个人物。因为汉初推行的是黄老之说,道家人物受到当时朝野的关注和尊重。张良经历了汉初刘邦吕后诛戮功臣的恐怖,早已心胆俱裂,一心只想远离当时的政治漩涡。编造这样的故事,让自己的出身神秘化,让皇帝有所顾忌。同时也通过13年后重见黄石公的预言,让刘邦吕后等人知道自己的志向——早已是超然物外,不参与政治斗争,对皇权不造成任何威胁。

张良深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消灭项羽之后,他一心想着激流勇退。他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达到了这一目的,编造黄石公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

3、张良所说的黄石公

黄石公,下邳人(今江苏睢宁古邳镇)。世人称黄石公“圯上老人”、“下邳神人”。黄石公本为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皇甫谧《高士传》:黄石公者,下邳人也,遭秦乱,自隐姓名,时人莫知者。

黄石公,是下邳人。遇上秦时候的战乱,自已隐姓埋名,当时的人没有知道他的。起初张良改姓氏为长,藏在下邳,在沂水的桥上去散步游逛时,遇到一位老人,还没有互相拜见,黄石公故意把鞋抛到桥下,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取上来!”张良预先不知道是诈,有些愕然想揍他;因为见他年岁大了,才强忍怒火,下了桥,给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就跪着给他穿上。那位老人伸出脚来,让张良把鞋穿好,笑着走了。

张良感到很惊诧。他大约走出一里远,又返了回来,对张良说:“年轻人倒是可以教育的!五天后的清晨,你在这里和我会面。”张良更觉得奇怪,又跪下说:“是。”五天后的早晨,张良去了约定的地方,黄石公生气的说:“你与老人约定,为什么后来?”再五天后的早晨约定,张良天不亮就去了,黄石公又早在那里了,又生气的说:“为什么晚来?”又五天的早晨的约定,张良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黄石公也来了,高兴的说:“孺子可教也!”于是拿出一本编书给张良,说:“你回去读他,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三年之后,你见到的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于是离去,看不见了。张良天亮翻开书一看竟然是《太公兵法》。张良认为这事很神异,于是把自己的学说四处游说,他们都不采纳。后来与沛公在陈留相遇,沛公采纳他的话,最终有了功业。十三年后,跟随高祖退到济北谷城山下,得到一块黄石,张良于是像对宝贝似的建祠供奉起来。一直到张良死,将他与石头一起埋葬了。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