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秦穆公一生英名,为何死前却让一百多名贤臣陪葬?

民俗文化佚名2022-12-27

秦穆公作为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一位以贤明著称的君主,一直以来很多人都非常敬佩他,秦国的发展和后来的崛起,都和秦穆公离不开关系。秦穆公可以说是一世英名,但是在临死之前却下了一道命令,这道命令让后人对他的好感都败了很多,那就是让一百多名贤臣为自己陪葬。秦穆公爱才如命,人才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为什么却要在临死的时候下这样一道命令,让那些贤臣都为自己陪葬?而这一道命令,又给后世的秦国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呢?今天就让中睿百科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秦穆公与百里奚

秦穆公治下,有无数赫赫有名的贤臣志士,也留下了很多发人深省的故事。“五羖大夫”百里奚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在晋国军队攻灭虞、虢两个小国的时候,百里奚作为虞国大夫被晋国俘虏。后来他作为陪嫁的仆人,到了秦国。百里奚在那个时候并不愿意去秦国,所以自行逃离,却非常不幸被楚国人抓住。

在这之前,秦穆公就听说过百里奚的才能。于是他找到楚国人,给了他们五张公羊皮,换回了百里奚。虽然此时的百里奚已经年过七旬,但是秦穆公并不在意,依然重用于他。秦穆公也非常信任百里奚推荐的蹇叔,封其为上大夫。

而秦穆公的麾下名臣,除了百里奚和蹇叔,还有周王室的后人由余。此人在晋国非常有名望,后因晋国内乱逃亡至戎地,被秦穆公拜其为上卿。由余擅长谋划,调整战略,一步一步地帮助秦穆公征服了西戎十二国。稳定之后,秦穆公便希望向东扩张。

公元前628年,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去世。秦穆公察觉到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出兵三万,袭击臣服于晋国的郑国。当时年过九旬的百里奚和蹇叔都反对这个主意,认为时机并未成熟,但是秦穆公一意孤行,仍然发动了袭击。然而,郑国提前得知消息有所准备,秦国军队突袭没有得逞,只能顺手灭了一个小国——滑国。更糟糕的是,在秦军返回的路上,晋国军队埋伏在崤山附近对秦国军队发动了袭击,秦国全军覆没,并有三个主将被俘。
摘自: www.ws46.com

2、秦穆公是如何笼络人心

突袭失败后,秦穆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他并没有责怪三位主将,在他们获释之后继续任用他们。作为一国国君,能够勇于承认错误实在难得。除了自省,秦穆公还能够知人善用,善于用各种方法笼络人心。

当时的晋惠公夷吾,以黄河以西之地为礼,靠着秦国的支持才当上了国君。但是晋惠公当上国君后,却背信弃义,不肯割地了。公元前645年,秦、晋两国积怨已久,便爆发了韩原之战。秦穆公御驾亲征,亲自带兵攻打晋国,意图俘虏晋惠公。然而,在秦穆公驾驶战车与对方追逐的过程中,却差点被晋国的部队包围。正在此时,从后方突然杀出几百个人,这些人虽然不是战士,但是个个以命相搏,及时救下了秦穆公。

这些人既然不是秦穆公麾下的战士,那么到底是哪里来的呢?原来,在三年前秦穆公曾经丢失了一匹马,那可是一匹他非常心爱的好马。当找到马的下落的时候才知道,原来那匹马被三百多个岐下的农民分着吃了。然而秦穆公不但没有处罚他们,还给他们赐酒。《资治通鉴》便有记载:“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这三百多个农民一直记得秦穆公的恩情,这一次终于找到机会,从晋国的军队里救下了秦穆公。

3、秦穆公为何让贤臣陪葬

然而人无完人,秦穆公一代明君,爱才如命,却在临终前干了件糊涂事。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崩逝,陪葬者数量高达177人,堪称秦国历史上活人殉葬规模最大的一次葬礼。其中有一部分是他指定的陪葬者,包括当时的“秦国三贤”。“秦国三贤”,即秦国贤臣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分别叫奄息、仲行和针虎。这三人在秦国崛起的过程中曾立下汗马功劳,因而被世人称为“三贤”。

司马迁曾明确表达过,秦穆公让“三良”殉葬,就是他不能更进一步成为中原盟主的主要原因。专家表示,此举可谓耽误了秦国三百年。让有能力的大臣无端丧命,除了削弱本身国力并没有任何好处。果然,秦穆公死后近三个世纪,秦国国力并未继续强盛,反而没什么作为。直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秦国才开启了第二次称霸之路。

结语

据《史记·三家注》记载,秦穆公在世时,在一场与群臣共欢的宴会上,对众人说:“生共此乐,死共此哀!”奄息、仲行和针虎三人当场就表示愿意殉葬。后来,三兄弟果然说到做到。后人由此衍生了一种说法,那就是并非秦穆公强迫三人殉葬,而是他们自愿殉葬。只是,作为秦国的肱骨大臣,这样的损失当然会令国家大受损伤。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