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大师简介
说到鉴真这个人是真的挺有说法的,很多人都知道他,也知道他是一个不简单的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最后在自己传教的地方去世,也得到了当地人的尊敬,也算是功德圆满,那么鉴真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 ![]() 鉴真,俗姓淳于,扬州人,十四岁出家为僧,鉴真是他的法号。他早年在长安、洛阳等地游历,后定居扬州大明寺。鉴真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 742年,已在唐朝完成了学业的日本学问僧荣睿和普照拜访鉴真,邀他去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允,立即造船备粮,准备次年开春动身。由于受到旁人的干扰,首次未能成行。鉴真没有灰心。 743年十二月,他部领弟子十多人,画师、工匠一百多人,毅然启程。在途中他的渡船不幸被巨浪打坏,第二次东渡失败了。以后,他第三第四次东渡,还是没有成功。 748年,鉴真第五次东渡又遇到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他的渡船忽而“如上高山”,忽而“似入深谷”,随波逐流,向南漂去。船上的淡水没有了。人人喉干舌燥,吃干粮难以下咽,被迫饮些海水,又发生腹胀症。这样漂流于大海十四天,最后抵达海南岛南部。在五次东渡斗争中,荣睿和普照一直陪鉴真同行,共历艰险,毫不动摇。后来,荣睿不幸病逝于端州,鉴真也辛劳过度,感受暑热,双目失明了。先后共有三十六名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五次东渡中牺牲。尽管途程艰险,代价极重,鉴真东渡的决心始终坚定不移。 ![]() 753年,六十五岁的鉴真率领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国的日本木船,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地到达日本九州岛。日本友人热烈欢迎鉴真一行,邀他首先在九州总督府所在地一一大宰府停留,后来又把他请到都城奈良最著名的东大寺。 754年的一天,鉴真在东大寺大佛殿前筑起戒坛,亲自为日本圣武上皇和孝谦天皇传授了戒律。鉴真在奈良还参与兴建唐招提寺的规划工作。该寺金堂的建筑,采用了鸱尾、三层斗拱等形制,整个殿堂结构精巧,气势雄伟,反映了唐朝建筑的最新成就。鉴真又传授干漆法塑制佛像。这种佛像造型厚实、稳重,分量轻,成本低,被称为唐招提寺派,给日本雕塑以很大影响。鉴真还凭嗅觉鉴定药物,治疗疑难病症,介绍了中国医药知识。763年鉴真在奈良逝世,日本朋友将他安葬于唐招提寺。 ![]() 鉴真不避风险,跨海赴日,带去了中国人民的友谊,为促进两国科技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为了纪念鉴真,当时就有一位名叫淡海三船的日本学者写了《唐大和尚东征传》,介绍他的事迹。相传是鉴真弟子塑造的鉴真干漆坐像,一直安放在唐招提寺,并被定为日本“国宝”。 |
- 上一篇
赵括真正的实力和失败的原因
赵括认为城中里无粮草、外无救兵。发展到最后百姓和低级军兵直接杀掉了守城将领投降,赵括的表现得到了当时威名远播的乐毅的赞赏,处于韩、赵、秦三国夹缝中地势险要的上党地区自然成为秦国攻击的目标,由于廉颇赶到时秦军已攻下上党城锐不可当,秦军攻城不下只能给领导打报告请示该怎么办。但赵王还是决定由年轻的赵括前往前线顶替老将廉颇,赵括的战术赵国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赵括能有出奇制胜的战术,
- 下一篇
刘邦病重的时候,为何不肯接受治疗?
那么为何刘邦会拒绝郎中的医治呢?无外乎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刘邦对自己的身体十分熟悉,明白自己此次的病症已经是在劫难逃了,而郎中说能治好完全是在敷衍自己罢了。第二种就是刘邦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已经将生死看淡,与其无谓的治疗,还不如将时间利用起来,交代清楚自己百年之后的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