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西施真的是虚构的吗?为何史书中没有记载?

民俗文化佚名2022-12-27

说到西施我们都知道,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民间也是一直都流传着很多有关西施的故事,她被越王勾践选中,送到吴王夫差身边,以美色让夫差沉迷,最后越国终于报了仇,灭掉了吴国,越国也因此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称霸的国家。很多人也都对西施后来的结局非常感兴趣,衍生出了很多种说法,悲剧的结局就是被沉河了,好一点的结局就是和范蠡一起隐居了,但是不管怎样,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西施真实存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但是如果去翻阅史书的话就会发现,史书中居然没有一点对西施的记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西施真的存在,为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如果西施不存在,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有关她的传说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西施简介

西施这个名字早已经家喻户晓,如果某个女子颜值特别高,会说她像西施一样,更有俗语“情人眼里出西施”来说明在情人眼里对方是很漂亮的人,总之可以看出西施美丽之高让她成了美女的代名词。

她出生在春秋时期越国苎萝村,因为从小时候开始则常常与母亲到河边浣纱,传说鱼儿见她长得如此标致竟然自觉沉入河底,这便是“沉鱼“的由来。当时越国不得不向吴国称臣,但是越王勾线不甘心,他忍辱负重,并且卧薪尝胆十年之久。他为了让吴王夫差沉迷美色,并对自己放松警惕,决定将西施献给了夫差。但是西施是农家女,并不会舞蹈,更不懂宫廷礼仪,于是勾践花了三年时间让她学习跳舞和步履,西施果真学成,变成了既美丽又气质迷人的宫女。她成功得到了夫差的喜欢,夫差还将春霄宫建在了姑苏,里面设有水池,天天与西施戏水。他更总是让西施跳她擅长的响屐舞,不理朝政,勾践终于将他打败。据说当时给勾践献上”美人计“的臣子范蠡察觉大王的心思之重,决定功成身退,与西施一起离开,从此西施不知去向。

总而言之,西施被人们看作是古代间谍的传奇故事,对她的存在毫不怀疑,觉得以上故事是历史。然而现在有种种迹象表明西施其实不是真人。

2.西施真的存在吗

首先,如果西施是真人的话,史书应该会有记录才对。比如三国的吕布和董卓之间的恩怨确实是由一名董卓的侍女开端的,虽然正史比较严肃而且主角不是侍女因而将她的名字省掉了,但我们仍然可以推测侍女为貂蝉而且貂蝉很有真实存在的可能性。但勾践与夫差的历史中,不管是《左传》还是大家所熟知的《史记》等都无任何有关”美人计“的记载,而且两位君王的故事又记载的那么详细,那么西施的存在则很值得好好研究一番了,毕竟可以迷倒一代君王的绝色美人是当时的大新闻,这怎么能够轻易地忽略掉呢。

然后,有关西施的记载比较早的也是东汉以后的文献了,然而它们并不是正史,只能算是野史或者故事,这里不再一一列出。东汉离春秋时代隔了将近几百年的时间,在这几百年的正史中并没有史料记录西施这个人,那么几百年后的后代又是如何确定西施真的存在呢?不是文录,那么则是口录了,比如歌谣或者约定俗成的话。但口录有很大成分存在误差,特别是古语与今语有很大差别,作为子孙后代不一定明白几百年前的祖先说的话的意思——“西施”不指一个人,而是指“美女”,换句话说,所有长得好看的女子都可以被叫做“西施”,可以去参考《韩非子·显学》《庄子·齐物论》等书本则明白了。

我们再来看看“西施”的字面意思:西方属“阴”(因为太阳是东升西落的),所以西方也可以指女子;“施”字和“尾”是一样的,指代女子的**器。大概是因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西施”逐渐变成那种非常倾国倾城的女子的代称了,它并不是人名。

至于被叫做“西施故乡”的浙江诸暨也没有任何历史资料作为依据,由此可见西施这个人并不存在。

但是我认为即使西施不存在于真正的历史长河之中,也没有必要将她从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的故事中除名,有这么一位又漂亮又会跳舞还敢于为了自己的家园献身的女子出现,故事才更加生动与美妙不是吗?而且她与范蠡归隐江湖的结局让多少情侣们向往,让传奇故事一直保留在大家心中才好呢。

3.如果西施不存在那越国靠什么灭掉吴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越国最后能吞并吴国,是因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加上越国的美人计使吴王夫差,被美色所困不理朝政,导致吴国国力大降,被越国趁势击败。其实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主要还是越国的国君能礼贤下士收揽民心,又采取了正确的外交和发展策略,而吴国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我们看下《史记:越世家》的记载: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个胆放在座位前,早上起来尝一下,吃饭的时候也要尝一下,让自己不要忘记耻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卧薪尝胆,只有尝胆的记载没有卧薪。

真正的关键还是下面的。越王勾践亲自参加劳动,不光自己干老婆也跟着干还要织布,吃饭也很节省只吃菜不吃肉,不穿华丽的衣服,礼贤下士厚待人才,和百姓同甘共苦。通过这些让曾经做过奴仆的勾践在越国再次获得了越国百姓的拥护。重新树立了威望收揽了人心。

吴王夫差做的是什么呢,根据越绝书的记载,这时的夫差已经是贪图安乐,对伍子胥的进谏也从言听计从到开始反感厌恶最后逼其自杀。

第二就是正确的外交政策。当时的吴国打败了称霸百年的霸主楚国,还打败了北方的强国齐国,吴国是大受鼓舞。这是吴国的失误也是越国的机会。越国做的就是越国结交齐国,亲近楚国,归附晋国,厚待吴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越国拉拢和吴国有仇的国家。厚待吴国其实就是麻痹吴国,让吴国依然瞧不起看不上越国,这样越国才有机会能迅速的发展。

吴国的策略是北上中原争夺霸主,所以频繁的和齐国晋国开战,虽然最后勉强成为了霸主,但是吴国的精锐都在征战中战死,在面对越国的进攻时已经是力不从心了。

第三 就是人才,越王勾践之所以能够成功和范蠡文种的帮忙是分不开的,而且两人的配合也很默契,范蠡负责军事,文种主要负责政务。夫差走到了相反的一面,夫差最喜欢的就是伯嚭,伯嚭为人也是有能力的,而且是善于言谈说话很有说服力,但是为人目光短浅又贪财,拿着越国的钱财替越国说话最终导致吴国被灭。伍子胥是吴国强盛的最大功臣,没有伍子胥就没有吴国击败楚国称霸诸侯的实力,但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被逼迫自杀。

第四鼓励生产,人多力量大,在古代完全依靠人力和畜力的时代,人多就意味着强大。所以越国一直的策略就是鼓励生育,对于晚婚晚育的不仅没有奖励还有惩罚。不断的生育不断的培养,人多了兵就多了。吴国就不同了,连年不断的战争,国内的人口锐减,精兵强将更是战死在了北方。

其实把左传,史记,国语看过之后,才会发现原来我们曾经认为的美人计没有任何的记载,原来吴国的灭亡越国的兴起其实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