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久经沙场,为什么还会七百里连营?
三国时期,刘备很显然最开始的时候是各种势力当中最弱小的一个,然而经过多年发展,最终能够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尽管实力最弱,却也是很了不起的了。而在这些年的发展经历当中,刘备即便不是沙场名将,但也是见了不少的场面,该有的经历该有的经验他都不缺,然而在最后夷陵之战中,他还是犯了一个七百里连营的错误,这到底是为什么? 1.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其中夷陵之战是事关蜀国的一场重要战役,这一战之后,蜀国在诸葛亮带领下休养了5年才缓过来。 我们也都知道这一仗是刘备义气用兵导致的,其中“七百里连营”的战术是其失败的直接因素。但是刘备也算征战沙场多年的老手,虽战斗不多,但见识不少,他为什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或者说,这个错误许多人都看出来了,为什么他看不出来? 2.我们先从刘备的角度来看一下。 刘备所处的位置,正好是三岔口险地,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岔口,宜守不宜攻。关羽的失败,和他主动出击是有很大关系的,主动出击,还要防备第三者“插足”,没有绝对的实力,只能防守,关羽如此,刘备也如此。为什么关羽被杀刘备攻打荆州那么多人反对?他们都不在意关羽的被杀?不是的,是他们比刘备理智,都考虑到了这一点;或者说,刘备对关羽的感情比他们深,被冲昏了头脑。这一点我们从诸葛亮北伐也能看出来,诸葛亮北伐选择的是汉中附近,可以全力对付曹魏,而不需花费很多心思提防东吴这个第三者。 说到提防第三者,这时候我们就知道了刘备这个战术的第一重意思。刘备面临的困境,就是东面他要打东吴的陆逊,北面,要防备曹魏。为了防止被两面夹击“包饺子”,所以战线拉的很长,如果曹操有动作,军队可以支援北防。虽然当时刘备已经派了将军黄权镇守北边,但我们可以大胆的设想,刘备打东吴的兵力,很多都是从原先北防曹魏的军队里抽调出来的,把战线拉长的目的,还是还军于北防。 3.然后第二种原因,他的对手陆逊闭门不出,和他打持久战。持久战,不是我们想的十天八天,连续几个月都是很正常的,刘备久攻不下,而又不情愿撤兵,只能做长久打算。所以他把战线拉长,即方便粮食从本国南面直接运送,又把兵力分摊做了北防曹魏的工作。而且根据夷陵之战的时间,是七八月份,天气炎热,分散军队有利于疾病预防和控制,而且沿着河流排开,还解决了冲凉降温的技术难题~而且这个月份正是农忙时节,我们还可以大胆设想,刘备此时的军队是有可能军民劳作的,毕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4.还有第三种可能。刘备把战线拉的很长,是为了虚张声势。“连营七百里”,听起来声势浩大,让人以为有几十万人马!这对陆逊是有震慑作用的。如果有这种可能的话,那刘备就是犯了大错,因为东吴已经大体知道了他们的人数,从史载孙权给曹魏的信“刘备支党四万”可以看出。可能,陆逊正是借这一情报看透了刘备虚张声势的伎俩,从而敢于突袭。 综合以上几种因素,刘备“七百里连营”的战术还是值得肯定的,可以说是很好的战术!当然,其实撤退才是最佳选择。只不过,刘备在运用这一战术的时候犯了一个大错误,他把水军都撤了~刘备没了水军,正给了陆逊可乘之机!因为原本陆逊担心的是,万一突袭刘备,刘备从水路直取荆州,自己老家不保。结果刘备自己撤水军,漏出了破绽!于是陆逊很好的利用了这个破绽,便有了史上“火烧连营”的著名战争案例! 所以,刘备“七百里连营”的做法,其实不是低级的,而是综合考虑的最好结果,刘备也算是个不错的军事家,只是他撤了水军这一举动,才是一大败笔! |
- 上一篇
秦桧是被冤枉的吗?
一提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死,秦桧的铜像就一直跪着,这样子吧岳飞之死归结到秦桧的身上,真正杀害岳飞的,秦桧也是一个主战派,知道割地求和是满足不了金人的,朝廷竟然派他与张邦昌去金人处议和,秦桧因此愤然推辞,秦桧似乎也不是什么,与宋徽宗、宋钦宗一起被金人带走之后?据自己说是杀掉了监视自己的金兵夺船而逃,秦桧就从主战派转移到了主和派,见过金兵的强势,也许是因为皇帝宋高宗?
- 下一篇
历史上的李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是如果说拿他和吕布一起比的话你会发现他还是很有名气的,话说他是唯一一位能打败吕布的东汉末年的人物了,曾经一度掌控朝廷,王允成为东汉朝廷的一哥,在如何对待董卓旧部这个问题上,他既不赦免凉州兵团的战争罪行,杀掉王允,逼走吕布,李傕威望与才能都与董卓不能相比,郭汜、樊稠等凉州将领也手握重兵,凉州另一名将领张济赶回长安,李傕与郭汜两人打仗打得头脑有点糊涂了,怎么能把小皇帝放走呢,一起去追汉献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