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汉景帝削藩成功,为什么明朝建文帝却失败了?
“分封制”这一项制度,虽然说从秦朝开始,之后就很少再用了,但还是有些朝代在建国初期封了很多藩王。然而,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封王,最终都还是会走上同一条路——削藩。例如西汉时期和明朝时期,都曾经有过削藩。然而,西汉时期汉景帝的削藩成功了,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却惨遭失败,自己的皇位也丢了。为什么结果差距会如此之大? 削藩(这里的“藩”,特指同姓藩王)这件事,西汉以后,基本上就没有发生过了。但从农民起义走上皇帝宝座的朱元璋,为了能够让他更多的儿孙享受获得江山的成果,又开始分封藩王。而分封藩王以后,各方面的工作又没做好。因此到建文帝的时候,才不得不又像西汉文景时期那样,再一次削藩。 为什么汉景帝能够削藩成功,而建文帝却失败了呢?
1.领兵的大将不一样。 帮汉景帝率兵削藩的大将是周亚夫。周亚夫是西汉初年名将周勃的儿子。汉文帝时期,汉文帝虽然屡次打击周勃,但不过是惩戒了一下,最后还是让他得善终,而且重用周勃能干的儿子周亚夫。周亚夫在汉文帝时期,就表现出了他卓越的带兵能力,又在数次与匈奴作战中得到了锻炼。因此,由周亚夫率兵削藩,虽然面对五倍于自己的藩军,依然能够大胜。 帮建文帝打仗的则是耿炳文、李景隆这些人。由于朱元璋建国以后,大肆诛杀功臣,当时带兵打仗能力卓越的一批人,比如蓝玉、常遇春、徐达等,都先后被处死或暴卒。留下来的,基本上是一些庸碌之辈。比如耿炳文,他当年跟在徐达、常遇春身边,还马马虎虎能打一些胜仗。现在自己带兵,就完全不行了。李景隆是个将二代。他爹李文忠当年本来就是个二流将军,而李景隆又基本上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 反观他们互相的对手。朱棣曾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刘濞则从未打过仗。此消彼长,战争胜负一开始就定了。 2.参与作乱的藩王范围不一样。 汉景帝时期,虽然有七国作乱,但其实并不是全部藩王造反。因为在汉文帝时期,就已经对削藩做过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分封自己的儿子和弟弟为王。因此在七国之乱中,这一部分藩王,是坚决站在汉景帝身边的。尤其是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正是因为他死命拖住吴楚的军队,让周亚夫从容截断七国的粮道,最后才顺利打败七国。 朱允炆时期不一样。朱允炆一开始就高调大肆削藩,连削五个。可以说,藩王中人人自危,没有一个藩王是支持朱允炆的。虽然他们也许并没有参与朱棣的造反,但是也不率兵勤王,这使得朱棣在和朱允炆打仗的时候,避免了不少阻力。 其实,如果当时的藩王站在朱允炆一边,率兵勤王的话,朱棣未必打得过。可以举后来明代宗时期“北京保卫战”为例子。瓦剌军大军围攻北京城,为什么会失败,除了于谦指挥将士顽强抵抗外,还在于各路藩王纷纷率兵前来救驾。这样瓦剌才怕了,赶紧撤军逃走。而朱允炆没有这样好的运气。 3.皇帝处理的方式不一样。 汉景帝先是用晁错削藩。后来藩王们闹起来后,他竟然把责任推在晁错身上,腰斩了晁错。汉景帝这一招是够无耻的,不过却也起到了好效果。这样一来,就把造反的刘濞等人推到了很不利的境地。他们的起兵,就纯粹是造反,道义上他们一开始就输了。然后汉景帝派中央军去打藩军,便打得理直气壮。 朱允炆则不是这样的。朱允炆用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帮助他削藩,他自始至终都信任这些人,没有在朱棣喊出“清君侧”的时候,像汉景帝那样杀了这些帮他的人。这样,朱棣就一直有借口,一直可以为“清君侧”打下去。 当然了,虽然朱允炆最后被朱棣推翻了,但是他也获得了很大一片忠臣。方孝孺就是被“灭十族”,依然要站在他那边。景清就算朱棣重用他,他也要为了朱允炆刺杀朱棣。朱允炆得到这么多忠臣,就算失败,他也值了。 |
- 上一篇
三国里的潘凤厉害吗?
说到三国时期的一些武将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是什么吕布啊关羽啊还有什么张飞啊,再到曹魏这边的许褚啊典韦啊等等的,但是其实还有三国早期的一些武将也被我们个忽略了,在东汉的末年其实也是有很多的名将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介绍介绍潘凤这个人,看看他到底有多么的厉害吧,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了!
- 下一篇
谋臣对皇帝来说有多重要?三位谋士开辟三个朝代
古代皇帝身边有一位得力谋臣,而且一位谋臣往往能改变一个朝代的进退和发展,这次就为大家拿出三位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谋臣当做例子,但谋臣的位置也会比较尴尬,除非是想诸葛亮和刘备这样有着推心置腹的关系。用着自己的超人计谋带着自己的君主成为帝王,我们今天要讲的便是这几名千古留名的谋臣。有的时候都会回味一下张良是有多么的厉害,就像在秦时明月当中很多人物的形象都被人们夸张了许多,可是他对张良却是非常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