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和唐太宗有很多相似之处,为什么后世评价完全不同?
隋炀帝,唐太宗李,这两位皇帝相隔的时间很近,一个是隋朝的亡国之君,一个是唐朝的开国之君,首先从这两个称谓上,就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差别了。但是,仔细对比两个人的生平事迹,很多人发现,其实他们的相似之处非常之多,但是也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在后世的评价完全不同。那么,为什么经历如此相似的两个人,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隋炀帝杨广,隋朝灭亡的负责人。唐太宗李世民,大唐帝国的奠基人之一,“贞观之治”的开创者。 将这俩人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可能很多人都会说:这俩人毫无可比性吧? 然而事实上,这俩人的行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只不过俩人结局不同,因此历史评价天差地别罢了。 那么,隋炀帝和唐太宗有什么相似之处呢?他俩最后又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结局呢? 我们先说隋炀帝和唐太宗行为的相似之处。 第一, 俩人都是靠杀亲兄弟威逼父皇上台,隋炀帝杨广最后在皇宫中陪在自己父亲隋文帝身边,结果隋文帝不明不白的死掉了,杨广之前就利用母亲和父亲的个人喜好坑了自己的哥哥杨勇,后来更是大开杀戒,将杨勇一脉斩尽杀绝。李世民与杨广一样,甚至比杨广还狠,他在“玄武门之变”中亲手射杀自己亲兄弟,囚禁父皇唐高祖,然后当了皇帝,李建成和李元吉后代也都被李世民斩尽杀绝。我们看,隋炀帝和唐太宗称帝过程是不是十分相似? 第二, 俩人都喜欢对外征伐,连年战争。隋炀帝一生三征高句丽,亲征突厥,大破吐谷浑,在西域召见十几国首脑,隋朝灭亡就和隋炀帝的这种无休止的发动战争有直接关系。而李世民也一样,他称帝后进攻突厥,进攻高句丽,与吐蕃、吐谷浑等国都有激战。仅从对外用兵上,杨广和李世民俩人可谓平分秋色。 第三, 隋炀帝和唐太宗都在有意的削弱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这两位皇帝都很重视科举制度,因为他们看到科举考试是削弱门阀势力最有效的武器。这两位皇帝同时对于那些功勋贵族,门阀世家都有天然的戒心,两人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各种手段打击限制门阀。第四, 俩人有相近的血缘,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和隋文帝杨坚的妻子是亲姐妹,从这个角度看,杨广是李世民的表叔。这对表叔侄看起来确实有几分相似之处。 既然隋炀帝和唐太宗在行为上有这么多相似之处,但俩人的结局为何大相径庭呢? 首先,俩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这是最重要的因素。杨广所处的时代虽然是隋朝繁盛时期,但同时也是社会转型期,杨广没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政改革上,而是放在了对外用兵,隋朝灭亡在于杨广操之过急,将国家资源浪费在了对外战争,使得社会转型期的国家内部资源被耗尽,进而爆发革命。李世民所处的时代恰恰是一个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就可以实现天下太平的时代,其管理难度其实比隋炀帝要小得多。 其次,亲身经历隋末动乱的李世民吸取了隋炀帝的教训,时刻惊醒他要小心谨慎,克制自己的欲望,正是这种前车之鉴,使得李世民很重视魏征之类的谏臣。隋炀帝就没有这种可借鉴的经验,他可以说是为李世民提供了丰富的反面教材,间接帮助李世民建立了“贞观之治”。比如征伐高句丽之战,李世民就吸取了杨广大规模用兵导致天下大乱的教训,转而用小股部队长期袭扰敌人的策略。 最后,唐太宗和隋炀帝在选人用人和战略战术上确实有差距,李世民的识人用人和战略战术水平高于隋炀帝。杨广征伐高句丽没有一次成功,进攻突厥被突厥围困,相比李世民灭东突厥,降服颉利可汗,杨广的军事能力堪忧。在识人用人上,李世民一朝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杨广任用的人多有才无德如宇文化及和王世充等人。 以上大概就是李世民比杨广幸运的地方吧。 |
- 上一篇
东汉皇帝刘宏有多奇葩?皇宫竟被当做集市
汉朝历史上还有一个非常奇葩的皇帝,自己和后宫妃嫔扮演着街市上的不同角色。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一位奇葩的皇帝。皇帝驾驴车的消息传出内宫,正当京城弥漫着驴车扬起的烟尘时,汉灵帝刘宏又对驴车失去了兴趣。待刘宏认出乃一狗时,汉灵帝刘宏在后宫仿造街市、市场、各种商店与摊贩,让宫女嫔妃一部分扮成各种商人在叫卖。被贪心的宫女嫔妃们陆续偷窃而去。刘宏命令宫女们都脱光了衣服“汉灵帝曾梦见汉桓帝发怒。
- 下一篇
刘邦为什么能够成功?刘邦非常擅长听取其他人的建议
最终击败一代霸王项羽,讨论刘邦胜利和项羽失败的原因。他的一切行为都以置项羽于死地为根本。项羽将被俘的刘太公(刘邦之父)绑在高台上,项羽天真地想用亲情胁迫刘邦就范!那知刘邦却回答”刘邦用近似无赖的回答,亲情是不可能打动理性的刘邦,项羽终于没有水煮太公,项羽再对刘邦喊话,刘邦嘲笑了项羽的无知,再次显示了项羽没落贵族的特性和政治上的不成熟,趁刘邦遣使请还太公的机会,项羽向刘邦提出了讲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