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帝王?他又是如何一鸣惊人的?
说起楚庄王熊旅,也是历史上的一位不可多得的贤君,在他的努力下,楚国日渐强盛,从而问鼎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后世史学家对他有着很高的评价,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都是在他的身上发生的。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客观的评论一下楚庄王,看看他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君主,他又是如何做到“一鸣惊人”的。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楚国的诸侯又拉了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出要他出兵争霸权。 偏偏楚庄王不听这一套,他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国家大事都不放在心上。楚庄王就这样窝窝囊囊地过了三年。 这三年,他早把朝中所有的大臣里里外外、清清楚楚地看了个明白,于是就罢免了一批奉迎拍马不干实事的人,提拔了一批像伍举、苏从这样德才兼备的人,楚国迅速振兴起来。 公元前611年,楚庄王灭庸,稳定了大后方,开始向北扩展,准备经营中原。这自然与中原霸主晋国产生利害冲突,晋、楚争霸由此拉开序幕。 攫蛇雄鹰战国公元前608年秋,楚庄王以陈、宋叛楚附晋为由,率军伐陈、宋。晋国知道消息,亦出兵。晋赵盾率军与宋、陈、卫、曹的军队在林(今河南新郑北)会合,准备讨伐郑以救陈、宋。楚贾率军救郑。两军在北林(今河南郑州市东南)相遇,双方展开大战。结果,楚军战胜晋军。 楚庄王连战连胜,不可一世,自认为天下第一,居然做出陈兵于周王室郊外、问周天子九鼎轻重之举,这在当时可谓是最大的大逆不道。 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成语即源于此。 公元前597年,楚国攻郑,晋国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晋景公派荀林父为大将,先轸的孙子先觳为副将,率领兵车600辆,去援郑国。到黄河岸边时,郑已投降。 晋军主将荀林父,决定退兵。可副将先觳却擅自带领一队兵车,渡过黄河追击。荀林父威信不高,部将有的准备随主将回国,有的准备随副将渡河作战,荀林父只好下令:全军渡过黄河。 两国军队战于郑国的邺城(今河南省郑州东)郊处。楚军扑向晋军不多时,就把晋军打得溃不成军。荀林父为了保存实力,下令说:“先退过河去的有赏!” 晋军争相上船,先上船的人用刀砍攀船舷人的手指,落在船中的手指多得可以用手捧起来。经过一天的交战,到黄昏时,晋国剩余的士兵已经溃不成军,夜里渡河,喧闹不已,直至天明。 楚军取得胜利后,楚将建议收取晋人尸体叠起来以表彰武功。楚庄王认为武功是用来禁止强暴、消弭战争、安定百姓、丰富财物的。现在让两国士兵暴露尸骨,夸耀武力以使诸侯畏惧,就不能消弭战争。于是楚庄王命令在黄河边上祭祀河神,修建先君神庙,报告胜利,然后回国。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死。楚庄王是楚国最重要的君主,在位23年,虽然作为五霸之一,他的势力遭到以晋为首的中原诸侯的抵抗,未能控制中原,但是他控制了南中国,影响了中原。他在运用战争手段时,能较为清醒地注意不使战争脱离政治,是我国春秋时期颇懂得一点战争与政治辩证关系的军事统帅。在他统治期间,楚国政治、军事、经济势力都达到顶峰,楚文化也发展成形。 |
- 上一篇
为什么姜维拥有蜀国兵权,最终却守不住蜀国江山?
军政大权在古代是相当重要的,蜀汉的军权就在姜维的手里,姜维并没有力量回击,蜀国和魏国之间的势力平衡被打破,蜀国再匹敌魏国。而姜维便成为了蜀国唯一可以北击曹魏之人。多数人认为蜀国灭亡是因为姜维好战,姜维是不是应该主动北伐?姜维北伐胜败如何,姜维只要能达到削弱魏国、保存蜀国的目的。想让姜维连连取胜,一统中原确实是强人所难,姜维失败而归也不应受到非难,姜维北伐是否耗尽了国库,
- 下一篇
他是刘备手下顶尖谋士, 曹操为没得到他而终身遗憾!
所以魏国手下的谋士也是最多的,郭嘉、贾诩、荀彧、荀攸、程昱个个都是顶尖的谋士,按理说曹操手下这么多谋士应该够了,最终归于刘备麾下,曹操第一谋士郭嘉,平定北方……其智谋堪与诸葛亮媲美!郭嘉是公认的三国第一流谋士。让曹操痛惜万分。曹操很是想再拥有一个郭嘉一样的谋士。还真有一个足与郭嘉抗衡的谋士,当他得知此人竟然为自己的死敌刘备效力时,法正他曾经在刘璋幕下,直到张松劝刘璋通使荆州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