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为汉贼的奸雄曹操,为何后世还有那么多人崇拜他?
东汉末年这个群雄并起的年代,各路诸侯割据,汉室已经名存实亡,最后三人在群雄中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人中,刘备最为仁义正直,一生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反观曹操却是一个十足的奸雄形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他旨在天下。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奸雄曹操,却受到了后世很多人的崇拜,这是为何呢? 我们一般概念上的“三国人物”,主要指以罗贯中《三国演义》及三国戏剧中的人物。而文学艺术中的“三国人物”与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有同有异的,“七实三虚惑乱观者”。而曹操,是艺术形象与历史原型相差最大的一个人物。 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一位花面的奸臣,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臣贼子,“宁我负天下人,勿令天下人负我”,为人奸诈、狡猾。但其实,曹操是一个大智大勇的英雄。 曹操的父亲曹篙是东汉末年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因此曹操被士大夫看作是“阉官遗丑”,地位低下,使他受到压抑。但在天下动乱之时,曹操靠着自己的机智勇敢,以镇压黄巾军有功起家。他与军阀争夺地盘时,也曾纵兵屠杀,但是,曹操能吸取教 训,开着手领地的生产和经济,稳定人民生活,从而成为力量较为强大的一支军阀。 历史上曹操并非心胸狭窄之人,反而在当时以知人善任闻名,他自己十分痛恨东汉豪强的门第世袭,力行任人唯贤。富于谋略的郭嘉;英勇善战的于禁;身怀干才的许枚等众多人才都云集其摩下。著名的曹操爱才的故事,明知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却待为上宾,最后又阻止部下追捕逃跑的关羽,关羽也正因此大恩,后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作为回报。曹操又以熟读兵书、善于用兵著称。可是被艺术渲染最多的却是“赤壁兵败”和“败走华容道”,这对历史上的曹操来说是很不公道的。曹操熟读《孙子》等兵书,在兵作战上,更是一位能征善战的统帅,著名的“官渡之战”,就是曹操以少胜多的军事例证。当时袁绍是北方最大的军阀,曹操则兵少粮缺。曹操面对劲敌,沉着机警,先佯攻延津方向,让袁军往延津方向移动,又出奇兵袭击白马袁军,斩下大将颜良,随后迅速撤退,不与袁绍主力硬拼。 之后,曹操又派兵火烧袁绍的粮草基地乌巢。可是,曹操的这些军功及军事才干,未写进三国戏,竟成为了关羽的功绩。而曹操一生中少有的一次失败——赤壁之战,却大加渲染。事实上,曹操征东吴,他一封劝降书便吓得孙权集团惶恐不已,大臣张昭等纷纷劝孙权出降,因鲁肃、周瑜力主抗战,又巧用火攻,才转危为安,而曹操后备的曹仁大军并没有受到损失。一代乱世英雄,必然有其超凡之处,曹操也正凭借着他的机智果敢,很快统一了北方,处理了军阀混战留下的创伤,征西蜀、伐东吴,以图统一中国。当然,人无完人,历史的曹操杀过很多人,如华佗。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曹操,被文学艺术家塑造成现今我们看到的奸雄形象,有一个渐变的发展过程。因到宋代,理学的兴起,强调忠君,从此曹操被当成篡权之奸贼。最终被刻画为一个反面形象。 艺术归艺术,历史是历史,看“三国”是一种有益的享受,但不必把艺术形象当作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把文学与历史区分,不因艺术形象而片面否定的历史人物的价值。 |
- 上一篇
李斯那么聪明为什么不选择扶苏?
就有秦始皇很信任的丞相李斯。李斯绝对是一个极顶聪明的人。咱们来看看李斯做了些什么?李斯在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一是李斯坚决反对分封制:二是李斯坚决主张销毁民间兵器。三是李斯主张焚书坑儒。李斯要做的就是钳制舆论,四是李斯提倡并参与了秦朝的法律制定。李斯建议过没有,给秦始皇呈现出一个天下独大、一技高标、为所欲为、一言九鼎、权力无边的,让皇帝变成一个完全没有约束的人,刘邦当皇帝以后,
- 下一篇
李斯是怎样成为秦国丞相的?
李斯原是楚国人士,来到秦国辅佐秦王政,最终混到了秦国丞相的地位。年轻的文吏李斯牵着大黄狗,可李斯却常常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一眼望得到尽头人生真的是他渴望的归宿么?李斯果断地踏上了未知的旅途,李斯来到了齐国。李斯便在其门下学习治理国家的帝王之术。这段话放在今日对很多陷入困境的人也很有教育意义,当时韩国有个叫郑国的人来秦国做间谍(这不是绕口令)。明眼人看得出来秦国那块不需要如此大的工程治理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