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才是曹操的第一大谋士?为什么很少有人提起荀攸?
三国时期,曹操身边的人才可以说是非常之多,有一部分自然是他求贤得来的,但是也有是他控制了汉室,作为汉室臣子跟随他的,就比如“王佐之才”的荀彧。然而,提到荀彧,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侄子,荀攸。我们现在看来,似乎很少有人提起荀攸,甚至很多人连他是谁都不知道,但在当时,荀攸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那么,曹操那么多的谋士,到底谁才是第一? 曹操重贤爱士,因此手下谋臣良将众多,这些谋臣良将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南征北战,终于帮助曹操顺利统一了中国北方,助曹魏在三国争霸中渐渐壮大。当然,话说回来,曹操帐下谋士虽多,但真正顶尖的只有九个,被称为“九大谋主”,他们分别是:荀彧、程昱、荀攸、戏志才、郭嘉、贾诩、刘晔、司马懿、蒋济。 在曹操的这九大谋主当中,到底谁是一哥的争论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一哥是“三国第一鬼才”郭嘉,也有人认为是“王佐之才”荀彧。但是,综合来看,荀彧或许才是曹操帐下的第一大谋士,因为他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此外,荀彧还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且其中3位都是“九大谋主”之一。如果加上荀彧自己就几乎占据了曹操身边九大谋主的半壁江山!因此,荀彧作为第一大谋士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如果荀彧排第一,那谁应该排第二呢?有人说,第二总该轮到郭嘉了吧?未必,不少人认为,第二应该是地位仅次于荀彧的荀攸(荀彧的侄子,但比荀彧大6岁)。原因也很简单,曹操出征时经常把荀攸带在身边做随军参谋,而且荀攸是曹操亲设的正牌军师,但郭嘉只是军师祭酒。 论功排辈之后,我们来看看曹操对荀攸的评价,很有意思,因为曹操既说过“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这样把荀攸夸上天的话,也说过“智可及,愚不可及”这样好像在骂荀攸特别愚蠢的话!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曹操出征时经常把荀攸带在身边做军事参谋。但为什么把荀攸带在身边呢?这主要是因为荀攸是一位杰出的战术家,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因此,荀攸深受曹操称赞,被公认为曹操的“谋主”。 有人可能会想,荀攸真有这么厉害吗?还真有。荀攸曾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后又在经典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中献计让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为曹操战胜袁绍立下了大功。而且荀攸还力排众议,让曹洪接受了张郃的投降,使曹操帐下又多了一员大将(后张郃成为曹操帐下的“五子良将”之一)。袁绍去世后,其子纷纷相争,荀攸抓住刘表不敢主动攻击的弱点,建议曹操先把刘表搁置一旁,集中精力一举消灭袁氏一族,从而帮助曹操一统江北。 正因为如此,曹操在评价荀攸时才会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通过曹操的这番话,我们可以看出荀攸在曹操心目中占有非常之高的地位。 但是,对于荀攸,曹操还说过一句话,“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甯武不能过也。”有人可能看不懂了,曹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智可及,愚不可及”这话听着怎么那么像**呢! 恰恰相反,“智可及,愚不可及”这句话并不是在说荀攸愚蠢无比,反而是曹操在高度赞扬荀攸,意思是“荀攸聪明的一面大家尚可以学习赶上,但是他大智若愚的一面则是大家学也学不来的”。 那曹操为什么要说这番话呢?主要原因是因为荀攸行事周密、为人低调!荀攸虽然智谋过人、计策百出,但是他却很少出风头,从不自吹自擂,更不会抢功。这一点从他的名气和地位之间的反差就能看出来,荀攸的地位仅次于荀彧,但是名气却比荀彧、郭嘉、贾诩等人小得多! 正是出于对荀攸这种默默无闻的行事风格的赞赏,曹操才给了荀攸“智可及,愚不可及”这样的高度评价!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曹操说这番话其实是在为荀攸扬名呢! |
- 上一篇
清朝内部为了解决鸦片问题产生了哪些分歧?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中国走私鸦片十分猖獗,一部分官员认为应该严禁鸦片,严禁、弛禁仅仅是手段不同。他们认为清廷之前的禁烟法令形同虚设,一方面又深以为因为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外流危害巨大。同时建议朝廷准许民间种植鸦片,弛禁论者不太在意普通平民是否吸食鸦片,但应坚决禁止官员、士人、兵勇吸鸦片。外国鸦片走私商大部分也赞同这个方案。但是这些学者没有深刻认识到鸦片的盛行对普通百姓的伤害。
- 下一篇
清朝水师创始人彭玉麟人物介绍
晚晴就是因为在水军上吃了太多败仗才使国内逐渐成为了半殖民地国家。作为曾国藩湘军四梁八柱的水师将领彭玉麟是湘军的狠角色,彭玉麟是曾国藩三顾茅庐请出来的水师将领:不惧生死为曾国藩赏识,他曾与有人谈起统领水师与太平军作战时。当年训练水师时也到处寻求躲避炮子之法。曾国藩为此特意向清廷上奏表彰彭玉麟:在清廷对于平定太平军论功行赏时。曾先后六次任命彭玉麟为安徽巡抚、漕运总督、两江总督、兵部尚书等高级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