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是谁提出的

民俗文化佚名2022-12-17

相信很多网友都知道,现在很多成语都是根据古代延伸而来的,很多成语也是直接形容的是一个故事,比如说这个“合纵连横”,就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而且这个词所代表的意思也是非常的不一般,也就是说当时的齐楚燕赵韩魏联合起来对抗秦国。那么这个到底是谁提出来的呢?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合纵连横(hé zòng lián héng)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公孙衍和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公孙衍首先发起,由苏秦游说六国推动六国最终完成联合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因此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连横相对。后秦国自西向东与各诸侯结交,自西向东为横向,故称“连横”。
www.ws46.com

2、合纵连横是谁提出的

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楚,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公孙衍曾于公元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曾于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历史作用应当引起人们重视。

3、合纵连横关联人物是谁

合纵代表人物:犀首公孙衍苏秦庞煖

公孙衍是魏国人,先在秦国任大良造,在秦惠文王早期帮助秦国攻打魏国取得河西之战的胜利。后来转入魏国任相国,第一次提出“合纵”,并尊楚怀王为“纵长”,五国攻秦。开起了合纵连横的大幕。

苏秦本来开始游说秦王连横,但是不被重用。在燕昭王求贤之时赴燕国,被重用,帮助燕国强盛。并转而开始游说各国合纵攻秦。合纵攻秦失败后在齐国任相,并暗中帮助燕国游说各国合纵伐齐,并取得一定成功。为几年后的五国伐齐,乐毅破齐打下基础。

庞煖是战国后期最后一位合纵家,在年迈之时出任内政混乱,人才凋敝的赵国的大将,抵挡住了燕国的进攻。后联合三晋、楚国、小国卫国五国攻秦,结果楚军被吕不韦率军打败,联军撤军,五国合纵无功而返,紧接着秦国开始了灭六国之战,几年后韩国、赵国相继灭亡。合纵连横在战国宣告结束。

连横代表人物:张仪 范雎

张仪:魏国人,先在楚国为客卿被诬陷盗窃,于是逃到秦国,得到秦惠文王赏识并重用。两次在秦国为相,后因与即位的秦武王不和,逃到魏国任相,死于魏国。在公孙衍提出“合纵”之后,进言秦王,游说各国事秦,提出了“连横”谋略,有效打击了合纵联盟。在后期和秦国客卿司马错南下灭了蜀国和巴国。

范雎:先在魏国做魏齐的门客,被诬陷通敌,遭到迫害被郑安平所救并带到秦国。被秦昭襄王赏识拜为客卿,后任相国。提出著名的“远交近攻”策略,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因有功封为应侯。后来害怕武安君白起的权势超过自己,在长平之战后被赵国买通,诬告大将白起,使得白起被杀。并且推荐当年救他的郑安平为大将。结果郑安平无能,在攻打赵国的时候,被围后率军投降赵国。范雎受到牵连失势。不久后病亡。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