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张贺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贺卡的起源是什么时候?
现在是2020年的开端,不论你在去年过的怎么样,在这个新的一年的开始,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心想事成,天天开心。说道新年开始,亲朋好友们互相送个祝福还是很有必要的呢,然而赠送贺卡我觉得是在现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社会的一种文化的坚持吧,是一种比较传统的传递祝福和表达意愿的方式!大家知道贺卡的由来吗?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贺卡的由来。 1、贺卡的起源 其实贺卡起源于唐太宗用贺卡给大臣拜年 每到新年和春节,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寻常百姓,都有向亲朋好友寄送贺卡的习惯。贺卡这一特殊的祝福介质,究竟是何时诞生的,为何会流传至今,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礼”,礼曾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节中的许多内容是靠形式来表达的,比如贺卡。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式庄重,二来提早通报对方,与人与己均为方便。故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而已。 2、文献记载中的第一张贺卡 其实历史文献中第一次出现贺卡的的身影是在北宋时期,而且我相信这个跟贺卡有关的这个人大家也都很熟悉,他就是北宋文学家秦观。离现在可已经有近前年历史了。但是这张贺卡上面就简简单单的写了十七个字“观,敬贺子允学士尊兄,正旦,高邮秦观手状。”其实啊在秦大文学家那个时代还不是叫做贺卡,真正的名字叫做“贺贴”。这句话开门见山,虽只有短短一句话,却发自肺腑,读之令人感佩。可见,宋朝时使用的名刺,就已经很花哨了。 这种贺卡,其实在古代还有另外一种称呼,叫做“刺”。“刺”的使用方法就是在一块东西上面刺上写有自己的名字、官爵,有时候还会写上自己的籍贯,在拜见陌生的长辈或高官时起到自我介绍的作用,相当于今天的名片。 4、古代的贺卡 在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后,刺的用材也从木片转变成了纸片,改称“名帖”。由于名帖具有方便易携等特点,所以它的用途和使用范围,也在以后的历史中渐渐扩大。到了宋代,名帖被赋予了一种新的用途。每当新年来临,人们就让仆人或子弟代为跑腿,给被祝贺人递送“贺年名帖”。 明清时期,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按规定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贺卡,故发明了拜匣,即拜见时仆人所持匣盒,呈长方形,大小正好容纳贺卡名帖,见主人后,仆人不能直接用手持卡或帖,必须打开拜匣,让主人取出。大户人家会制作自用拜匣,我就藏有明清紫檀黄花梨拜匣多个,其中清代红木制作的《福臻堂赵》的拜匣,制做精良,显示了赵家主人不凡的身份。 明清之时的贺帖出现了一种独立的样式。清褚人获在《坚瓠首集》卷一中有这么一个记载:“元旦拜年,明末清初用古简,有称呼。康熙中则易红单,书某人拜贺。素无往还、道路不揖者,而单亦及之。”红单就是专用于年节而用红纸制作以表示吉庆意味的贺帖,显然不能在平日中作为名纸使用。这红单可说是中国古代出现的一种真正的贺年卡了。 3、现代的贺卡 近代意义上的贺卡首先发端于圣诞卡的印制,随后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节日贺卡,其中中国邮政推出的自创型贺卡以及相继推出的植物贺卡,刺绣贺卡等都给传统贺卡注入了新的内容。 到了二十世纪初,普遍风行,不论是不是基督信徒,以圣诞卡向亲友祝福,和恭贺新年。并由此派生出比较非宗教化(或者说东方化)的“贺年卡”。由于传统纸质卡片,其材料多为高档木浆纸,而生产这种纸消耗就是木材资源。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传统的贺年卡在与现代的网络技术融合后,又在虚拟的社会里,创造了自己新的辉煌:电子贺卡。电子贺卡相当于是电子贺卡以其快速便捷,节约环保的特点,迅速成为一种时尚。 总结: 小小的一个贺卡谁知道有这么大的来头,年龄都已经千岁了。虽然在现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发微信,发短信,视频电话,微信电话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里面,电子行业对传统行业的贺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是我个人认为两者是完全无法相互取代的。部分人认为收到传统贺卡时那种幸福、感动的感觉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传统贺卡依然有着电子贺卡不能取代的优点。 |
- 上一篇
“她”字是谁创造的?刘半农为何会成为侮辱女性的代表?
更是没有哪个王朝能够经久不衰。不过我们中国的文化却一直没有断层,这也就是为何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会如此深厚的原因了。归根到底还是文字的出现,任何其他的文化都离不开汉字。可以知道正式仓颉创造了文字,仓颉创造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汉字也变得越来越简单,很多历史名人都曾创造过文字,比如说千古女帝武则天就创造了曌字。创造文字这是一件意义非常大事情,对于文化的贡献也不仅仅只是一个文字。
- 下一篇
贺双卿诗词《春从天上来·饷耕》赏析
贺双卿是清朝女诗人,更有“清代第一女词人”之称。贺双卿出生于普通农家,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七岁便主动跑到书馆听老师讲课,此后自己也能动笔写词。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贺双卿创作的《春从天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