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为什么说项羽是穿着衣服的猴子?沐猴而冠什么意思?

民俗文化佚名2022-12-19

在很多人眼中,项羽是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豪杰,是一位英雄人物,但同时,项羽也还是有很多毛病的,正是他的这些缺点,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然而历史上却有人说,项羽只是一只穿着人类衣服的猴子,这是什么意思?项羽本身是个人,为什么说他是只猴子?这与一个成语沐猴而冠有联系,这个成语又是什么意思?

项羽率领大军入秦都咸阳,杀子婴,焚阿房宫,甚至很多贫民也都被楚军所杀。对项羽称道尤嘉的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写到:“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项羽进咸阳,一焚烧宫殿、二**、三抢夺财宝和妇女,没一件是好事情,项羽的残暴可见一斑。

就在项羽打算引军东归的时候,有个叫韩生的谋士劝项羽说:“。将军,您应该在咸阳建立都城,因为这里地处关中地区,易守难攻,而且土地肥沃,财富殷实。建都此地,一定能统一天下,实现霸业。”韩生的话有一定道理。关中地区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项羽性格固执,骄傲自大,根本进不进韩生的建议。他觉得咸阳城残破不堪,在这里建都条件太艰苦。另外他想回到家乡去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威力。他对韩生说:“人富贵了,应该回归故乡。富贵而不归故乡,就好比穿着华丽的衣服却在夜间行走,谁看得见?”

韩生听了项羽的话,非常失望。他走出项羽的军帐,摇着头说道:“人家说楚地的人不过是‘穿着衣服的猴子’,以前不信,今天听了项羽的话,果然不错!”韩生的话是在讥讽项羽没有远见卓识,愚鲁无知。没想到“沐猴而冠”的话传到了项羽耳朵里。项羽非常生气,立刻把韩生抓起来。倒霉的韩生就这样被烹杀了。


从这件小事情,可以看出项羽的性格缺陷,这种性格缺陷正是导致他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残暴。进入咸阳的种种表现以及就因为一句话便将韩生烹杀,都是他残暴的证明。其次是目光短浅、骄傲自大,不听人劝。且不说鸿门宴上的失策,单单他对韩生说的“富贵不归故乡,如穿锦绣之衣于夜间步行,有谁知之!”便足以说明问题。由此看来,韩生对项羽的评价“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的确有几分道理。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纷纷起兵反秦。他们在全国各地和秦军作战,没有统一的指挥,于是约定:如果谁能够先打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暴政,谁就做关中王。

项羽的路线安排不是很好,所以总是和秦军正面遭遇,费尽千辛万苦还是晚来一步。所以他对刘邦极为不满,就以胡作非为来发泄心中的怨愤。项羽率领大队人马到处冲撞杀戮,又放火烧了秦宫,大火烧了几个月,把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烧成了一片焦土瓦砾。即便这样,他还觉得不够解气,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宝玉器洗劫一空,然后准备率领众人回到江东。


当时,项羽手下的有识之士劝他说:“咸阳处在关中要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而且地势险要,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利于您奠定霸业。”项羽本也有些心动,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阳已被自己弄得残破不堪,哪里还像个都城的样子?就更加怀念故乡,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对那个劝他的人说:“人要是富贵了,就应该回到故乡去,让父老乡亲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子。要是富贵了还不回故乡,就好像是穿着漂亮的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

那人听了这话,觉得项羽实在算不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对别人说:“人家都说楚国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样,我以前还不相信,这次和楚王谈话之后,我才知道果真如此啊!”

不料,这句话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气,立即把那人抓来,投入鼎镬里活活烹死了。


项羽据关中后,韩生献计于羽曰:“关中地势险要,有山河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立霸业。”羽见秦宫悉已烧残,又心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穿锦绣之衣于夜间步行,有谁知之!”生窃曰:“人云楚人为猕猴戴帽,果然如此。”项羽闻知,便将之烹死。 亦作“沐猴冠冕”。《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不由咱生嗔怒,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亦作“沐猴衣冠”。《明·无名氏·十探子·第二折》:“你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辈,马牛襟裾之材。”

亦作“沐猴而冠”。《明·沈采·千金记·第十三出》:“项王乃是‘沐猴而冠’,不足谋天下矣。”

亦作“衣冠沐猴”。《元·汪元亨·朝天子·归隐》:“厌襟裾马牛,笑‘衣冠沐猴’拂破我归山袖。”

“沐猴而冠”。原指猕猴性急,不能若人戴冠著带。后讥人徒具仪表,而无内才,品格低下。或喻人徒具衣冠而毫无人性。或言人暴躁轻浮,不能成事,常用此语。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