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大获全胜典故介绍

民俗文化佚名2022-12-20

建安五年,曹操派出曹仁攻打刘备,刘备虽然小胜但也不想再依附袁绍,而是打算投奔刘表。此后刘备屯兵于新野,引得各路豪杰都纷纷加入刘备,此番举动也是引来刘表的怀疑,不得不在暗中提防刘备。建安七年,刘表让刘备率军北上,抵挡夏侯惇、李典等人,此后刘备利用计谋打败夏侯惇,但也讨不到太大便宜于是撤军。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大获全胜”,就和刘备有关,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发生在徐庶献策击败曹军之后,主人公是刘备。原文如下:

却说单福正与玄德在寨中议事,忽信风骤起。福曰:“今夜曹仁必来劫寨。”玄德曰:“何以敌之?”福笑曰:“吾已预算定了。”遂密密分拨已毕。至二更,曹仁兵将近寨,只见寨中四围火起,烧着寨栅。曹仁知有准备,急令退军。赵云掩杀将来。仁不及收兵回寨,急望北河而走。将到河边,才欲寻船渡河,岸上一彪军杀到:为首大将,乃张飞也。曹仁死战,李典保护曹仁下船渡河。曹军大半淹死水中。曹仁渡过河面,上岸奔至樊城,令人叫门。

只见城上一声鼓响,一将引军而出,大喝曰:“吾已取樊城多时矣!”众惊视之,乃关云长也。仁大惊,拨马便走。云长追杀过来。曹仁又折了好些军马,星夜投许昌。于路打听,方知有单福为军师,设谋定计。不说曹仁败回许昌。且说玄德大获全胜,引军入樊城,县令刘泌出迎。玄德安民已定。那刘泌乃长沙人,亦汉室宗亲,遂请玄德到家,设宴相待。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备逃到荆州后,荆州牧刘表让他驻守新野。曹操闻讯后,命大将曹仁、李典率部发动进攻。谋士徐庶献策,刘备得以打败曹仁。随后,曹仁又向新野发动攻击,并摆出八门金锁阵,但又被徐庶识破,派赵云破阵成功。当晚,曹仁偷袭刘备军营,又陷入徐庶早已布置的陷阱之中。曹仁不仅伤亡惨重,连樊城都落入了刘备之手。“大获全胜”这句成语便出现在刘备获胜之后。

所谓的“大获全胜”,意为战胜对方,取得全部胜利。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刘备在新野击败曹军,在小说中出现过三次。一次是本文中徐庶参与的这次,另外两次发生在诸葛亮出山以后。作者的用意非常明显,是为了突出徐庶和诸葛亮高超才能。不过,新野之战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徐庶和诸葛亮又是否在这些战斗中都发挥过决定性作用呢?

首先来回到第一个问题:新野之战的真实性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证据出现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据该传记载:“(曹操)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这就证明了这一仗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分析史料的时间可以发现,此战发生的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众所周知,诸葛亮是在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才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因此,小说中描述中诸葛亮在新野之战中献策肯定是虚构的。

那么,回到第二个问题,既然诸葛亮参战是虚构,徐庶参战又是否是历史的真实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无论是《三国志》还是裴松之引用的相关史料中均无徐庶参战的记载,故此可以肯定,无论是徐庶还是诸葛亮参战的故事都是小说作者罗贯中虚构出来的。真实的策划和实施者都是刘备。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