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功行赏的成语故事是怎样的?典故是怎样的?
说起“论功行赏”这个成语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了,这是我们经常在生活当中都会用到的成语。在我们的工作中疆场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工作量以及工作成功来进行“论功行赏”。那么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和典故是怎样的呢?现在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吧。 论功行赏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释义 “论功行赏”又“论功行封”表示评按功劳的大小,给予封 赏。汉五年,既灭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故事是在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 汉高祖。接着,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的大小,给予封赏。 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要封他为赞侯,给予的封户 也最多。群臣们对此不满,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 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 这时,关内侯鄂千秋把刘邦要讲而未讲的话讲了出来: “众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时。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 功劳,但这是一时的事情。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只 身逃走也有好几次。然而,萧何常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 王下令让他做的。汉军与楚军在荥阳时对垒数年,军中没有口粮,萧 何又用车船运来粮食。 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对汉室也不会有 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的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 排在第一位,曹参居第二位。” 刘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话,于是确定萧何为第一位,特许地带剑 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
- 上一篇
知遇之恩典故出处介绍
立诸葛亮和李严同为托孤大臣。结果李严为了推卸责任反而埋怨诸葛亮北伐。此后李严被诸葛亮贬为庶人,其实诸葛亮北伐的计划并不是得到了全部人的支持,只是诸葛亮声望太高,发生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期间,孔明入朝奏曰:今番若不扫清奸党,吴、魏不曾入寇”臣受先帝知遇之恩,未尝不设伐魏之策?丞相不可兴兵,丞相只宜谨守,诸葛亮再度上奏后主刘禅,诸葛亮的这一建议却遭到了大臣谯周的反对,是诸葛亮上奏时提到的“
- 下一篇
今年腊月二十九是绝日 春联要在二十八贴
毕竟已经要过年了却有一个这样的称呼,不过其实这些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虽然各地过年前都有贴春联的习俗,我们这边的规矩是贴上了春联就代表着这户人家要准备过年了,也不能赶在人家贴上对联时去,立秋之后天气慢慢转凉,立冬之后越来越冷,预示着秋天过去了,那么腊月29便是立春的前一天”虽然在字面意义上仅仅代表了冬天即将过去,但是绝这个字在人们心目中总归不是什么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