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回向是什么意思?做功德需要回向吗?
说起回向这个佛教中的用语,估计很多人都并不了解是个什么意思?但是我们从小到大,父母,长辈以及老师都会教育我们要学会分享,而分享可以说就是狭义上的回向了。那么做功德需要回向吗?回向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呢?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回向是什么意思 回向是佛教修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功夫。所谓“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智慧,善行,善知识,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回向的分类 根据诸经记载,将回向种类归纳成六种: 1、回事向理 将所修千差万别的事相功德,回向于不生不灭的真如法界理体。 2、回因向果 将因中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最高无上的佛果。 3、回自向他 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4、回小向大 将自觉自度的小乘之心,回向转趣于大乘的自利利人。 5、回少向多 善根福德虽少,以欢喜心大回向,善摄一切众生。 6、回劣向胜 将随喜二乘凡夫之福,回向欣慕无上菩提。 做功德需要回向 做完功德后如果不回向,第一,不能增长善根,功德福德的果报享受一次就会消尽;第二,所做的功德不能圆满;第三,所做的功德不稳定,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毁灭。如果不及时回向,只要生起刹那的嗔恨心、后悔心、邪见,或者在他人面前宣说,所做的功德就会消失。还有颠倒回向,不该回向的地方回向,不如法的回向,甚至想借此善根去损害别人,这样功德也会消失。 总之,我们将所修功德,不论回向众生或回向理体,并不是将功德作废,而是将功德遍施法界众生,使众生常得安乐,而我们自己也将因众生的安乐而得到安乐。由上可知,回向的功德,是功不唐捐的,我们实应将我们所修的布施、诵经、念佛、行善等的功德,统统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期与法界众生共成佛道,同证菩提。 |
- 上一篇
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人死了之后有非常多讲究的,起码应该从南北朝时就已经非常盛行了。也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本于道教。还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的“一般都是女眷先夹着装有烧纸的包袱到坟头哭拜。开始烧纸鸣鞭及磕头活动,谁参加了烧七祭祀,免得逝者以后每个七都盼望他来烧七,在冬天雪大的时候不敢保证每个七都能如期参加,我陪着母亲在家里流泪,一般只有儿子们参加祭祀活动,烧完七后主家要待客,子女要摆祭,上坟的人要在把头的主持下,
- 下一篇
休声美誉典故出处介绍
汉献帝刘协本来还当不了汉朝皇帝,是因为董卓入住朝廷,才让刘协有机会当这个皇帝。也让刘辨成了东汉唯一一位被废黜的皇帝。发生在董卓废掉少帝、另立献帝期间,皇帝承嗣:兹废皇帝为弘农王,公然让谋士李儒宣读策文,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董卓为何改立刘协为帝呢,在《三国志•董卓传》注引《献帝纪》中曾经提到?董卓又为什么一定要大费周章废掉刘辩而改立刘协呢,何氏的哥哥也就是大将军何进,母亲是汉灵帝的妃子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