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诈不如拙诚典故出处介绍
曹睿上位以后,因为他和曹丕的关系,导致他对自己身边的人疑心都很重,哪怕是自己身边的四位托孤大臣。所以曹睿经常会让托孤大臣们出外勤,自己好在朝中独揽大权。不过这也导致曹睿虽然是皇帝,但在朝中却没有什么信任的人,这点对他来讲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有很多大臣反而利用这点欺骗曹睿,这次要为大家讲述的成语“巧诈不如拙诚”就和曹睿还有一位叫刘晔的大臣有关,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刘晔传》注引《傅子》,时间是在魏明帝太和年间,主人公是刘晔。原文如下: 或恶晔于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复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逃矣。”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谚曰“巧诈不如拙诚”,信矣。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独任才智,不与世士相经纬,内不推心事上,外困于俗,卒不能自安于天下,岂不惜哉!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有大臣非常讨厌刘晔,于是对魏明帝曹睿表示:“刘晔这个人对陛下并不忠心,他仅仅是善于揣摩陛下的心思而故意提出与陛下想法一致的建议。陛下可以试着与刘晔交谈,故意反着来问他,如果刘晔的意见与陛下的说法想法,就证明刘晔的真实想法与陛下一致。如果他的回答与陛下的说法完全一样,足以证明刘晔是在附和陛下。”于是,魏明帝曹睿便按照此人的说法进行验证,果然发现刘晔事事都在附和自己,从此疏远了他。刘晔因此精神失常。后来他被任命为大鸿胪,忧郁而死。 俗话说: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这句话是对的。以刘晔的明智和头脑,假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就会成为真正的贤士。而他却依仗自己的能力,对内不推心置腹地侍奉皇帝,对外被世俗的事情所困扰,致使自己难以善终,实在是太可惜了!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文中所提到的“巧诈不如拙诚”,意为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韩非子·说林上》中的“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刘晔即便在人才济济的曹魏谋士群中也称得上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可谓足智多谋,算无遗策,没有出现过任何的失误。不过,刘晔也有个致命的弱点,阿谀奉承,欺上瞒下。最终,刘晔的这些小伎俩被魏明帝曹睿识破,竟然吓得精神失常,到头来郁郁而终,也算是自食其果。 |
- 上一篇
喜怒不形于色典故出处介绍
可能大家都觉得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最能隐忍的人,其实刘备要比司马懿还能忍,如果刘备没这份耐心是觉不可能建立蜀汉政权的。刘备早期创业条件虽然艰苦,好在有各路贵人一直帮助刘备,好歹也是成功躲过了曹操的几次追杀。实际上刘备的性格就是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想法,刘备的功劳一直在被后人小看。可能发光的总是诸葛亮,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先主传》。刘备不太喜欢读书:热衷于养狗骑马、听音乐、穿漂亮的衣服,
- 下一篇
罪盈恶大典故出处介绍
董卓入住朝廷以后,关键是当时也没人能够阻拦董卓祸害朝廷,准备刺杀董卓,可惜曹操在最后时刻还是怂了,就跟另一起刺杀董卓的事件有关,明府奈何令孚受教,恨不车裂汝于市朝以谢天下?太守命伍孚前去传令捉拿。伍孚却不肯去:您怎么能让我去传令叫外人捉拿我自己村里的长者呢,后来大将军何进任命伍孚为东曹属“稍后又迁为侍中、河南尹、越骑校尉等职,在朝服里藏着佩刀去见董卓”想趁机杀死董卓,他与董卓谈完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