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意事常八九什么意思?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算是一句经典古话了,其实这句话原句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出自晋书。当时司马炎称帝建立晋国,三国彻底沦为历史,谁也没想到曹魏竟然在东吴前面被灭掉了。所以等司马炎掌管大权以后,只用安心对付东吴即刻,完成统一大业也只是时间问题。但伐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所以晋国一位将领才会发出“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样的感叹,一起来看看背后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晋书·羊祜传》,时间是在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前后,主人公是西晋名将羊祜。原文如下: 会秦凉屡败,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而议者多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当时正值西晋在秦、凉等地作战连续遭遇失败。羊祜又向晋武帝司马炎上奏表示:“如果能够平定东吴,则西北部地区的胡人之乱很快可以平定。因此,当今最应该做的便是迅速完成灭亡东吴的大业啊!”不过,朝中大臣在谈论此事后,却出现了众多反对的声音。听到这个消息,羊祜感叹道:“十件事情当中,通常有九件是令自己感到不如意的。目前有些人当断不断,当予不取,这怎么不让日后的有识之士感到遗憾呢?” 本文要介绍的便是根据羊祜口中的“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所演变出来的一句成语,叫做“不如意事常八九”,意为十件事情当中,通常有九件是令自己感到不如意的,形容不合心意的事情太多,而志愿往往难以实现。 说完了成语,再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时值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天下大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氏的蜀汉帝国已在十余年前灭亡,曹魏帝国亦被西晋所取代,维持了近八十年的三足鼎立局面已被打破。与国力强盛的西晋帝国相比,偏居江南的东吴帝国已是国力衰落,政局混乱。针对这一情况,羊祜多次上书,提出灭亡东吴的建议。 不过,羊祜的这一建议却遭到了朝中不少大臣的反对,最终也未能得到晋武帝司马炎的同意。究其缘由主要有两条。首先是西晋西北地区局势不稳,长期遭遇少数民族的入侵;其次是部分大臣认为东吴的水军非常强大,即使出兵也难以突破东吴的长江天险。而这些观点也极大地影响了司马炎。故此,羊祜的建议一直遭到拒绝。 羊祜常年与东吴较量,深知东吴不堪一击,对于自己的建议遭拒感到非常遗憾,因此才发出了“不如意事常八九”的感叹,这也变成了羊祜这位名将的终生遗憾,因为在就在这个建议被拒绝后的西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羊祜就因病去世。而又过了两年,西晋最终发动了灭吴之战,其结果也正如羊祜预料的那样,晋军势如破竹,很快便灭亡了东吴。 |
- 上一篇
殷墟对中国考古有哪些重要意义?
可以说殷墟的发现,又将中国可被证实的历史往后推了几百年,能被出土文物证实的历史可能只有2000-2700年左右,正是有了殷墟里的甲骨文才把后面这段历史又延续到了商朝。证明当时就已经有非常灿烂的青铜器文明了。殷墟的发现对整个中国考古界的帮助都是巨大的,也对中国历史进行了强有力的证明。证实商王朝的存在,以殷墟为支点建立起来的中国上古史体系,换成了遗址、文化、古城等一系列新术语、新概念,
- 下一篇
树栅连营典故出处介绍
实际上刘备当年伐吴并不是自不量力,当时蜀汉的实力的确能和东吴一争高下。只是刘备求胜心切,犯了行军大忌,被陆逊抓住机会一举攻破。其实后人再看这场战役的时候,也是为刘备痛失好局感到遗憾,哪怕是刘备最终没输这么惨,可能对蜀汉来说也是好事。这次讲解的成语树栅连营正是出自夷陵之战,曹丕事后在评价此次战役时也提到了刘备所犯下的错误,一起来看看吧。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