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李白是怎么写出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床是什么意思?

民俗文化佚名2022-12-21

可能李白写的《静夜思》是国人都会背的一首唐诗了,主要是太过经典,而且诗句简介,思念之情通俗易懂,不过李白到底是怎样写出这首诗来的呢?这也和李白当时的经历有关,下面会为大家详细介绍。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并不是我们睡觉的床,关于这个床字的解读一直都有争议,目前比较受大众认可的解释是,这里的“床”是指“井”,因为坐在井旁才能看到月光。李白是不是也经常坐井观月呢?

1

古道有风,岁月无岸

不久后,李白来到了广陵,即扬州。与金陵相比,扬州少了几分厚重,多了几分风流。但属于李白的扬州,没有风流缱绻,只有任侠快意。

李白曾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道: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三十万,不是个小数目,爱好喝酒的李白如果用来喝酒,可以喝很久。但在繁华的扬州,李白却将这笔钱用于接济落魄书生。实际上,他自己尚在苦寻仕进的路上。

有诗酒情怀,有侠义心肠,这就是李白。千金散尽,独留心安。

出手阔绰的李白,在扬州好友甚多,自然少不了聚散离合的情节。

对于离别,李白向来表现得极其淡然,轻轻挥手,说声保重,从此各自天涯,就像他诗中所写: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开元十四年夏,李白离开扬州前往剡中,他的计划是,从扬州乘船南下,沿着运河入会稽,进剡溪,上天姥山。

这次行程,饱览了越地山水,探访了许多名胜,写了《越女词》、《越中览古》等诗,还观了沧海,登临了天台,实现了“东涉溟海”的宿愿。

从天台山下来后,李白又登临了天姥山。多年以后,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之后,他由越返吴,来到了苏州,登上了姑苏台,写下《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呈现在李白眼前的,不过是,旧的荒台,新的杨柳。曾经的江山动荡,血雨腥风,终究是沉默的。

离开苏州后,李白又回到了扬州,大概是由于长期奔波劳顿,他大病一场,人在异乡,身体抱恙,最容易勾起思乡之情。

某天晚上,望月兴叹,脱口成吟,于是有了那首耳熟能详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词句简单,感情却是最真诚质朴的,简单无须雕琢的感情,是千年来漂泊他乡的游子深深的共鸣。

卧病期间,李白想起来了亦师亦友的赵蕤(ruí),作诗《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以诗代书,陈述了自己的境遇,倾诉了思乡念友之情。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岁月飘零,功业未就,李白很是不甘,壮志难酬的无奈与苦闷显而易见。

吴越之行,干谒求仕未果,功业仍是遥不可期。

不过,烟雨江南的风情和底蕴,陶冶了李白的情操,促使他清新自然诗风的形成。此后,李白曾多次涉足吴越,并在金陵留居许久。

2

眼前有景道不得

开元十五年(727)春,病愈之后的李白离开了扬州,前往楚地。他先北上汝州,去寻访好友元丹丘,途中,结识了孟浩然。

尽管孟浩然比他大十二岁,但因为性情相投,两人还是一见如故。

告别孟浩然,李白前往汝州,在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小住了数日。然后,元丹丘陪同李白去往安州首府安陆,拜见了元丹丘故友,时任安州中督府都督的马世会。马世会十分欣赏李白,称其英才天纵。

先有元丹丘的关系,后有对李白的欣赏,因此,马世会对李白颇为关照。李白便在安陆寿山住了下来,寿山风景绝佳,山明水净。

李白隐居于此,每日观峰望峦,聆风听雨。

正在享受山水之乐的时候,李白收到了好友孟少府的书信,指责李白隐于山野,不肯纵横天下。

不久,李白以《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以寿山的名义,回答了孟少府的指责,表明了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李白告诉孟少府,此时隐于山野,是为了待时而出。显然,这并非虚言。对李白来说,仗义行侠,求仙问道,隐山近水,都是在养望待时。

开元十六年(728)春,李白出游江夏,登上了黄鹤楼。

黄鹤楼上前人题诗很多,李白却独独欣赏崔颢这首“昔人已乘黄鹤去”。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并非故作低调,而是由衷地欣赏。

此时,孟浩然也来到了江夏,与李白畅游数日,然后孟浩然下扬州,李白在黄鹤楼为其送行,写了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www.ws46.cOm)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走后,李白也回到了安陆寿山。此时的李白,诗名远播,虽没有功名在身,不少人还是对他青睐有加。

这其中就有宰相许圉师的后人。许圉师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许家在安陆仍是名门望族,许家赏识李白,想要招他为婿。

李白是入赘到许家的,就当时的观念来讲,这是很不容易的。

之所以甘愿入赘,首先是对许家小姐颇为中意;其次就婚故相之家,对其政治理想或许也算另辟蹊径;再次,李白天性疏狂,行事总是率性,不管别人如何评说。

婚后,李白移居许家的白兆山桃花岩。许家小姐秀外慧中,才貌双全。琴瑟在御,岁月静好,日子清淡而诗意。

不过入赘之事却还是招致不少人鄙薄,面对世人指摘,李白写下《山中问答》作了回答,几许不屑,几许云淡风轻,笑而不语,淡定从容。

然而,李白可以笑看风云淡,日子却并非如此,因为孤高自傲的性格,加上入赘之事总被当做谈资加以嘲讽,他在安陆与别人时有不快乃至纷争。

裴长史到安州上任后,关于李白的流言蜚语不绝于耳。寻常百姓的指摘诋毁,都可以淡然处之,但若是为当地长官所不容,那就不能气定神闲了。

眼见在安陆难以立足,李白给裴长史写了封信。《上安州裴长史书》讲述了自己的履历、才华与理想,以及在安陆的遭遇。

他说,大人若是以礼相待,我自然感激不尽;倘若大人不容我在这里,我便挥手而去,西入长安。

李白虽然旷达,却也讨厌纷扰。而此时的安陆对李白来说,几乎是个是非之地。人们依旧流言不断,写给裴长史的书信杳无回音。

于是,和夫人商量后,李白很快就上路了,他要去的是大唐京都长安。

3

开元十八年(730)春夏之交,李白离开了安陆,前往长安。在那个距离庙堂最近的地方,李白相信可以迎来人生的转机,实现自己的抱负。

盛世长歌下,李白凭栏独坐。偌大的长安,有人归来,有人离去。李白希望自己是前者,而立之年,他不愿流光虚度。

长安城里,有无数为科举奔忙的仕子,他不愿与他们为伍。他希望遇到举贤荐能之人,成就他闻达天下的夙愿。

在当时,除了科举,被举荐也是入仕的重要途径。李白四处干谒,便是为此。

通过多方疏通关系,李白去拜见朝廷左相张说,并结识张说次子驸马都督、卫尉卿张垍。

然而张垍是个嫉贤妒能之人,虽然答应要帮助李白,却只是将其安置到终南山北麓的玉真公主别馆,然后便不闻不问了。

那里地僻人稀,荒凉无比,李白苦不堪言,于是写了《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向张垍陈情求助。日子苦不堪言,但李白所求并非物质,而是入云之梯。

李白说: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他明白长剑在手,不信没有能弹响的地方。

明明是求人,却没有摧眉折腰的姿态,话语中尽是自负。这是李白的风骨,是盛唐文人普遍的精神面貌,也是一个时代的整体性格。

然而李白的弹剑之诗,最终还是沉寂了。没办法,李白只好在天朗气清的日子,走下终南山,结交朋友,谒见王侯,以寻求入仕时机。

李白结识了崔宗之,两人一见如故。崔宗之十分欣赏李白,在他眼中,李白是目光如炬,胸襟似海,饮酒弹琴赋诗,不含半点俗气。

崔宗之得知李白在终南山住得不如意,便劝他前往嵩山自己别业居住,李白婉言谢绝了。他还是希望,功成名就后,再退隐林泉,最初的梦想依旧没改变。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