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望风响应典故出处介绍

民俗文化佚名2022-12-21

赵云原本是公孙瓒的手下,不过在这期间也不怎么得知,后来归隐了几年才重新出山加入刘备。不过当年赵云准备加盟公孙瓒时也不太顺利,原本公孙瓒还犹豫不决,数月以后才答应的赵云。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望风响应”,背后的典故就和赵云、公孙瓒有关。望风响应的意思是对于事态的变化能做出积极的相应,赵云出仕受阻背后到底是发生了哪些故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袁绍传》注引《英雄记》,时间是在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主人公是公孙瓒。原文如下:

公孙瓒击青州黄巾贼,大破之,还屯广宗,改易守令,冀州长吏无不望风响应,开门受之。绍自往征瓒,合战于界桥南二十里。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公孙瓒大举进攻青州的黄巾军,大获全胜。他随后退兵驻扎广宗,撤换了当地的地方官员,冀州各地的官员听到这个消息后,没有不积极响应公孙瓒的,纷纷打开城门迎接他。随后,袁绍亲自出兵征讨公孙瓒,双方在界桥南面二十里处会战。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文中所提到的“望风响应”,意为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汉末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中的“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

熟悉汉末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当袁绍从韩馥手里夺取冀州后,当地大部分官吏纷纷依附了袁绍。故此,《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载,当赵云带着常山部众投靠公孙瓒时,公孙瓒觉得非常疑惑,并发出“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的感叹,这也可见当时冀州的局势对袁绍是非常有利的。

既然如此,为何在短短数月内冀州官吏的态度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关键出在原文中的这段记载中:“公孙瓒击青州黄巾贼,大破之。”这场战争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几乎没有其他的介绍,因此不少人对此不是太了解。不过,在范晔所著《后汉书·公孙瓒传》中却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载,下面先来看看原文:

初平二年,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勃海界,欲与黑山合。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贼弃其车重数万两,奔走度河。瓒因其半济薄之,贼复大破,死者数万,流血丹水,收得生口七万余人,车甲财物不可胜算,威名大震。拜奋武将军,封蓟侯。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冀州官吏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那就是经过这场战争,冀州官吏都见识了公孙瓒的强大军事实力,纷纷纷纷抛弃了袁绍改**孙瓒。也正因为如此,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界桥大战不久后拉开序幕。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