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楼去梯典故出处介绍
今天来为大家讲解下上楼去梯的意思和背后的典故。上楼去梯这成语大家应该见的不多,的确是一个非常冷门的成语词汇,不过在古时候用的频率还挺高的,只是在近代被某些成语给替代了。上楼去梯的故事背景是在三国时期,当时诸葛亮刚刚加入刘备阵营,就展现了自己的才华非同一般,其实诸葛亮虽然被夸大了一些能力,但他本人的确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主人公是诸葛亮。原文如下: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刘表的长子刘琦也非常器重诸葛亮。刘表听信了后妻的话,喜欢小儿子刘琮,不喜欢刘琦。刘琦想请诸葛亮帮自己出谋划策,以求自安,诸葛亮却总是搪塞拒绝,没有帮助刘琦。有一天,刘琦带着诸葛亮去游览后园,一起登上了高楼。正在饮宴之际,刘琦让人撤走了梯子,此后对诸葛亮说:“现在我俩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话从您的口中说出来,也只能到我的耳朵里。难道现在还有什么不能讲的吗?”诸葛亮回答说:“你没有听说晋国的申生留在朝中处境危险,而公子重耳流浪在外反而平安无事的故事吗?”刘琦领会了诸葛亮的意思,有所感悟,想出了自安的办法。恰巧此时黄祖死了,刘琦便得到了离开襄阳的机会,就担任了江夏太守一职。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刘琦为了请诸葛亮帮忙而想出的方法:“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此语后来演变成了一句成语,叫做“上楼去梯”,意为在绝对严密的条件下进行秘密策划。 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不久。当时,荆州牧刘表因喜欢幼子刘琮而日益冷落长子刘琦。为了自保,刘琦想让诸葛亮出出主意,但诸葛亮却借故推脱。无奈之下,刘琦只好想出了“上楼去梯”的办法。结果诸葛亮给刘琦出了一个主意,尽快离开刘琮势力最为集中的荆州州治襄阳,前往外地任职。最终,刘琦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便前往江夏担任太守,终于离开了襄阳。 不过,诸葛亮的这个计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其实完全不是为了刘琦着想。因为在刘备“三顾茅庐”期间,诸葛亮就提出了占据荆州的战略构想。想要占领荆州,就必须设法削弱和瓦解刘表集团的实力。故此,刘备想出了让刘琦外出避祸的主意,目的就是想利用刘琦达到这一目的。 诸葛亮的这一计策无疑是成功的,赤壁之战后,刘备不仅很快便以刘琦的名义占据了荆州数郡。在这一目的实现后,刘琦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没过多久,刘琦就莫名其妙地病死了。 |
- 上一篇
疲于奔命什么意思?
但是曹魏这边一直有位蜀汉克星就是郭淮。郭淮每次都能猜准姜维的意图,并留下阴平太守廖化在成重山一带修筑城池,但手下将领却认为姜维的军队西面与强大的羌人相接。分兵攻打会削弱实力,赶在胡人与蜀军尚未合兵之际,在姜维亲自率部赶到前,郭淮亲自率部攻打廖化等人,姜维果然急速返回援救廖化。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姜维北伐期间”魏国境内的陇西、南安等地的羌民相继举兵叛乱并向蜀汉政权求援,费祎命卫将军姜维出兵接应。
- 下一篇
卧旗息鼓典故出处介绍
空城计算是诸葛亮的成名之计了,也被当作是司马懿忌惮诸葛亮的证明,毕竟一座空城便把司马懿十万大军给吓走,但在正史中并没有发生空城计这件事,当时司马懿和诸葛亮根本就不在一个地方,诸葛亮能吓走司马懿的关键你们都知道吗?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蜀记》,是西晋时期金城人郭冲讲述的一个有关诸葛亮的事迹。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司马懿必谓吾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