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斤为什么是十六两?
我们总说“半斤八两”,用来表示双方的实力相差无几,然而按照惯性思维,半斤是五两,与八两相差自然很多,怎么会差不多呢?实际上,在古代,一斤并非是十两,而是十六两,因此半斤八两就是一样的意思了。但是,为什么要将一斤定为十六两?这里面包含着怎样的智慧?还有我们使用的筷子,为什么要定位七寸六分呢? 1.祖先为什么定十六两为一斤呢? 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我们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就是一样的。那么老祖宗为什么定十六两为一斤呢?这里面有大智慧! 传说我们的先人观察到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旁边的福、禄、寿三星,正好是十六星。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禄、寿三星分别主一个人一生的福、禄、寿。他们在天上看着人的一切。 所以说:人在做,天在看。 传说做买卖的人,如果称东西,短斤少两,都会受到惩罚。卖东西少给人一两,福星就减少这个人的福;少给二两,禄星就给这个人减禄;要少给三两,寿星就给这个人减寿。 2.筷子为什么是7寸6分?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 有些人很羡慕西方人用刀叉吃饭,觉得这种姿势和仪态有品位。刀叉是冶金术成熟以后才有的用具。相比之下,筷子的文明史显然长得多。 关键是,筷子是两根,称呼却是一双。为什么明明是两根筷子,却叫一双筷子呢?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就是中国人的哲学。 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者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这是中国的阴阳原理,也有西方力学的杠杆原理。 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掂。即便忘了带,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用。 3.神话与宗教 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都从神话发源。西方后来人神分家了,做事靠科学,做人靠宗教。 中国没有。中国什么都合在一起:何仙姑、铁拐李、吕洞宾这些神仙也是人,他们就在茫茫人海中。中国人的理想和现实、灵魂与肉体也是合二为一的,每天用的筷子里面就有信仰,举手投足都是理念。这是一种通达和智慧。 所以,中国人不需要到专门的地方去清洗灵魂。从小就有长辈告诉他,如何做人做事,知道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这两者也不能分。 我们现在很多人,每天握着筷子指指点点,讥讽同胞没有信仰,其实是有所不知。 今天社会的症结不是没有信仰,而是丢掉了老祖宗的智慧。 在中西方文明全面接触、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云亦云的东西在干扰我们的价值判断,以致乱花渐欲迷人眼,五心不定,六神无主。 青松有挺拔美,鲜花有娇艳美。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是花开两朵各有特色。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顾此失彼。我们是中国人,表达信仰的方式和人家不同。我们生活在自己的信仰里。 一双筷子,不仅是饮食餐具,更承载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凝结了许多前人智慧。 |
- 上一篇
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韩信可以说是刘邦手下最得力的武将了,韩信和刘邦之间的故事可都没这么简单。毕竟每个士兵的作战素质都不一致。毕竟十万士兵各有心思。能够完美地指挥十万以上军队的将领屈指可数,只有韩信一人说自己带兵多多益善。这绝不是韩信夸下海口,韩信曾经只带万人出征攻打井陉口,二十万伏兵等到韩信的到来,果断背靠河岸与赵军展开决战“赵军将领看到韩信的这一战法乐开了花。
- 下一篇
赴汤蹈火典故出处以及意思是什么?
今天来给大家讲讲赴汤蹈火这个成语的典故。赴汤蹈火这个成语平时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比较多,一般都是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对话,下属会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以表自己的忠心,那赴汤蹈火的出处到底是哪里呢。其实这个故事的背景就是在我们非常熟悉的三国时期?而且和贾诩、诸葛亮还有刘表三人有关。一起来看看赴汤蹈火的典故到底是怎么样的吧,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