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是什么意思?是哪位神话人物造成的?
中国古代有很多神话书籍都借鉴了《山海经》里的故事,毕竟山海经实在是太有想象力了。“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这句话就出自于《山海经》,那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无非就是说天地之倾向。但在这个故事当中,存在着怎样的秘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那这次就跟大家讲讲这其中的故事还有其中所蕴藏的含义,整个故事来说还是挺有意思的,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在《山海经》中关于共工怒触不周山,有这么一段描写:共工触不周山,使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即共工将不周山撞倒,不周山支撑天的天柱被折断了,因此地缺了,天倾了。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天柱既经折断,整个宇宙便随之发生了大变动:西北的天穹失去撑持而向下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顶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原来位置上再也站不住脚,身不由己地挣脱束缚,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今天所看见的日月星辰的运行线路,解除了当时人们所遭受的白昼永是白昼,黑夜永是黑夜的困苦。另一方面,悬吊大地东南角的巨绳被剧烈的震动崩断了,东南大地塌陷下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和江河东流、百川归海的情景。 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至共工氏战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既轻清而上浮,何以倾其西北乎?又未知轻清之外,还是何物?” 共工氏撞断昆仑山,西北的天柱塌了,自然天就向那个方向倾斜了。 天向西北方倾斜下去,东南方翘起来,就将东南方的地维崩断了,因此大地就向东南方倾斜。 这些都是古代神话对日月星辰运行和江河湖海流向的解释。 自从蓝天造成以后,在造天降雨的封赏大会上,由于,王子夜的小计量被看穿了,被宇宙大神封了个离中原很远很远的天南山当了山神。他很不服气。就又使用‘移山搬地术’的妖法,把天南山从大陆上搬到了东南海里。造成了天崩地裂,地震,海啸等等自然灾害,祸害了许许多多的老百姓。 比如,“天倾西北”吗?其实在我们中原地区,我们直观上看到北极星、北斗星在天空中并不特别高的位置,同时天空里所有恒星都在以北极为中心转动,北斗七星又那么显眼。所以在古人看来,它们是具有某种超然、神圣地位的,至少是天空的中心,“北极为天下之中”。北,并不是西北。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按周髀算经的比喻,把天空比作一把大伞,那么它是向北倾斜的。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是古人对于中国地理和天文现象的一种强行的解释。这种解释联系到了中国古代的现实人物和传说,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或许人们又将昔日的地壳运动,归结为“共工之怒”。需要注意的是,《山海经》上的人和事,有相当一部分可能真的存在并发生过,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
- 上一篇
矫情自饰典故出处介绍
曹植和曹丕的争嗣之战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最终曹丕当上了嗣子,成为了魏帝。都说曹植不是输给了曹丕,而是输给了自己,其实还有一点原因。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矫情自饰就是讲述了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故事,可能大家对这个成语会感到比较陌生,毕竟平时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很高。所以这次就为大家专门介绍下矫情自饰的意思,还有背后的故事。曹植和曹丕都算大才子了,一起来看看这次发生了什么事吧。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
- 下一篇
众寡不敌典故介绍,又是什么意思?
古代打仗,并不是说人多的一方就绝对能取得胜利,历史中以少胜多的战役也不少,主要还是看双方给出的计谋能否一击致命。今天要和大家讲的成语众寡不敌就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可能大家看到这个成语会想到寡不敌众,其实意思是没什么区别的。但是众寡不敌是三国志当中的原创,一起来看看当时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把。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