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顾虎视什么意思?
三国中形容司马懿有一个非常好玩的词语叫“狼顾之相”,就是说司马懿这个人谨慎多疑,心怀不轨。那今天讲的成语狼顾虎视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讲的也是三国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不过主角不再是司马懿而是蜀国这边了。当时诸葛亮为了北伐可以说奉献了自己的后半生,但这个时候却有人出来怀疑诸葛亮的忠心,最后被刘禅直接斩首。一起来看看这次的典故到底是怎样的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杨戏传》注引《华阳国志》,时间是在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李邈。原文如下: 建兴六年,亮西征。马谡在前败绩,亮将杀之,邈谏以“秦赦孟明,用伯西戎,楚诛子玉,二世不竞”,失亮意,还蜀。十二年,亮卒,后主素服发哀三日,邈上疏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后主怒,下狱诛之。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丞相诸葛亮发动首次北伐之战,马谡在街亭一役中失利,诸葛亮打算将马谡处死。李邈劝谏道:“当年秦穆公赦免了孟明,因此称霸一时;楚人杀了子玉,两代人无法振作。”此语引发诸葛亮的不满,李邈也因此离开北伐大军回到成都。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丞相诸葛亮病逝,后主刘禅身穿孝服,发哀三天。李邈又上书说:“吕禄、霍禹未必怀有反叛之心,孝宣帝也不是喜欢杀害大臣的皇帝,但因为做臣子的迫于形势所逼,做君王的惧怕臣子功高盖主,所以萌生奸计。诸葛亮统率强兵,威严而凶狠。俗话说有五种人物不能让其驻守边境,以避免出现意外。我时常替国家的未来担心。如今诸葛亮死了,也能保全他的宗族了,西北方向再无杀戮出现。全国老小都应该进行庆祝。”后主大怒,将他下狱处死。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李邈在奏章中提到的“狼顾虎视”,意为威严而凶狠。这也是李邈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说完了成语,再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诸葛亮在世期间,曾多次发动北伐,此举引起部分大臣的怀疑和猜忌,而李邈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在他看来,诸葛亮手握重兵,驻扎边疆,心怀叵测,随时都有篡政的可能性。因此,他在诸葛亮病逝后向刘禅上表。认为刘禅应该为诸葛亮之死感到庆幸,因为蜀汉帝国终于没有了功高盖主的臣子。不过,很显然李邈的这份奏章上的很不是时候。此时正当举国哀悼之时,刘禅也为失去了诸葛亮而悲痛异常。李邈这么做,完全是自寻死路。 |
- 上一篇
箭不虚发典故出处,以及释义解读
弓箭是古代打仗最有威胁的武器。在三国时期,很多知名的将领都是死于箭伤,毕竟当时医疗技术有限,没办法治疗好所有的伤病。所以大家都会勤于练习箭术,这次和大家讲解的成语“箭不虚发”就是三国中发生的故事,关羽和庞德交战。两人却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吧。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
- 下一篇
势如破竹什么意思?
势如破竹这个成语大家肯定都非常的熟悉,那你知道势如破竹背后的典故是怎样的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下势如破竹的典故出处。当时就差拿下吴国就可以完成三国统一大业了。当时晋国拿下东吴也已经是时间问题,不然东吴可能也没这么快就能消灭。王濬上表说斩杀了孙歆,过去乐毅凭借济西一战就吞并了强大的齐国,杜预下令部下直扑秣陵,这则成语故事发生在西晋期间的灭吴之战期间“文中提到了王濬和杜预都是此次灭吴之战的晋军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