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附饱飏什么意思?典故出处
可能大部分的同学会对饥附饱飏这个成语比较陌生,不过这个成语的意思确实意味十足,值得我们学习。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饥附饱飏这个成语的意思,还有背后的典故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国时期,来自吕布和陈登的一次对话。让然这也和当时吕布的处境相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这个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陈登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主人公为吕布和陈登。原文如下: 始,布因登求徐州牧,登还,布怒,拔戟斫几曰:“卿父劝吾协同曹公,绝婚公路;今吾所求无一获,而卿父子并显重,为卿所卖耳!卿为吾言,其说云何?”登不为动容,徐喻之曰;“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公曰:‘不如卿言也。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其言如此。”布意乃解。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起初,吕布委托陈登前往许都向朝廷要求得到徐州牧的官职。陈登回来后,吕布大怒,拔戟砍向桌子,并叫嚷道:“你的父亲劝我协助曹公,拒绝与袁术结亲。而今天我所要求的一无所获,而你们父亲却都显赫起来,我被你们出卖了!你对我说说,曹公究竟是怎么说的?” 陈登面不改色地回答道:“我见了曹公后,对他说:‘养将军就好比是养虎,要让他吃饱,不饱就会咬人。’而曹公却对我说:‘你说错了。养将军您就好似养鹰,饿的时候就会为我所用,一旦饱了就会飞走。’他就是这么说的。”吕布听完,怒气这才消解。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出自陈登口中的“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这句话后来被演变成
一句成语,叫做“饥附饱飏”,意为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飞。 说完了成语,再来说说这个故事的背景。时值吕布击败刘备占据徐州期间。为避免遭到曹操的打击,吕布派出徐州名士陈登出使许都,要求得到徐州牧的职位,目的是使自己占领徐州合法化。但陈登早就想利用曹操的力量击败吕布,来到许都后向曹操提出消灭吕布的建议。曹操大为高兴,随即加封陈登的父亲陈珪的俸禄,又晋升陈登为广陵太守,却对吕布所要求的徐州牧的职位置之不理。 陈登回到徐州后,吕布非常不满,认为陈登父子只顾自己升官却出卖了自己。而陈登却巧妙地将责任推给了曹操,并编出了这个所谓的“饥附饱飏”的成语。其实,陈登的这个说法非常牵强,如果换了刘备、孙权早就被识破了。但陈登算定吕布有勇无谋,一定会将此语当成好话来听。最终,陈登的预测是正确的,吕布觉得这句成语的意思是虽然自己没有得到徐州牧的职位,但与曹操已成了同盟关系,心里也就踏实了。但一年之后,曹操大军压境,很快便将吕布消灭。 |
- 上一篇
乐不思蜀什么意思?
那你知道乐不思蜀到底是什么意思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乐不思蜀的意思还有背后的典故。可能大家看到这个蜀字就会想到蜀国,一起来看看乐不思蜀背后的典故到底是怎样的吧。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司马昭与刘禅饮宴。其他蜀汉大臣为此感慨悲伤,唯有刘禅谈笑自若,司马昭对贾充说:殿下又怎能灭亡蜀国呢。刘禅回答,悄悄对刘禅说,
- 下一篇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有什么关系?两本小说竟藏有这样的秘密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都创作于明代,而且在封神演义中也有一位类似孙悟空的人物,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这两本小说的故事,这也是《封神演义》有别于其他小说的一大特色。它是一部比较成功的神话题材小说。诸多读者难免要将它同另一部诞生于明朝的神话巨著《西游记》比较。一众主角过关打怪的叙事方式让读者读起来大呼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