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治兵典故出处介绍
曹睿虽然也有几分才华,但和曹操还有曹丕相比还是差了不少,不然司马懿也没机会在他死后发动政变架空整个曹氏。但这一切的起因也跟曹睿和曹丕的关系不好有关,所以曹睿非常**曹丕给他留下的四位托孤大臣,总把他们往外面派自己好独揽朝中大权。加上曹睿在位期间大肆修建宫殿,大量采女,导致他和曹丕犯了同一个错,年仅轻轻就身体就经常透支。曹丕和曹睿早逝直接导致曹魏不能长久下去,一起来看看这次成语“讲武治兵”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辛毗传》,时间是在曹魏太和年间,主人公是辛毗。原文如下: 帝方修殿舍,百姓劳役,毗上疏曰:“窃闻诸葛亮讲武治兵,而孙权巿马辽东,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备豫不虞,古之善政,而今者宫室大兴,加连年谷麦不收。诗云:‘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唯陛下为社稷计。”帝报曰:“二虏未灭而治宫室,直谏者立名之时也。夫王者之都,当及民劳兼办,使后世无所复增,是萧何为汉规摹之略也。今卿为魏重臣,亦宜解其大归。”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魏明帝曹睿当时正大建宫殿,百姓非常辛苦,辛毗上疏说:“臣听说诸葛亮正在讲习武事,训练兵卒,而孙权也在从辽东地区购买战马。臣猜测他们是企图与我们一较高下。防患于未然,是自古以来的好政策。但如今陛下却大兴宫殿,连年粮食歉收。《诗经》上说:‘人民已经非常辛苦,应该使他们生活安康,更要爱护百姓,以便安抚天下四方。’希望陛下能多为国家着想。” 魏明帝曹睿批复说:“在吴蜀两国尚未被消灭的情况下修建宫殿,正是直言劝谏之人获得名声的大好机会。帝王的都城,应当在百姓劳苦之时加紧修建,这样才能使后代不用再进行扩建,这是萧何替汉朝规划的策略。如今你是我朝的重臣,也应该理解这样的道理。”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辛毗在上疏中提到的“讲武治兵”,意为讲习武事,训练士卒或治军。这也是由辛毗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经过数年休养生息,魏蜀吴三国的综合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诸葛亮屯兵汉中,为北伐做准备。孙权则派人前往辽东地区购买国内紧缺的战马,打算与曹魏在淮南地区展开争夺。吴蜀两国可谓目的明确,都准备对曹魏一较高下。而此时的魏明帝曹睿却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劳民伤财,不仅老百姓怨声载道,就连朝中大臣也公开反对。时任侍中的辛毗便是众多上书劝谏的大臣之一。 不过,辛毗等人的劝谏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曹睿依然我行我素,继续营造宫殿。此举不仅使得百姓苦不堪言,也削弱了曹魏的国力,这也为后来曹魏帝国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
- 上一篇
迅雷不及掩耳出处介绍以及是什么意思?
迅雷不及掩耳这个词语还算是挺常见的,不管是课本里还是电视当中都能看到。那你知道迅雷不及掩耳的出处和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么?这次就专门为大家介绍一下迅雷不及掩耳这个词语的典故。故事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潼关之战上,曹操用计大败了韩遂和马超,而这次战役则体现了曹操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一起来看看原文到底是怎么说的吧。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
- 下一篇
算无遗策典故出处介绍
所以姜维在北伐取得的成就也要比诸葛亮更加显著,这次讲的算无遗策就发生在蜀国灭国以后,原本姜维想利用钟会使蜀汉复国,姜维与他见面后便有所察觉,认为可以利用钟会的叛乱恢复蜀汉。于是便假意对钟会说道”可是司马昭却必定会担心您功高盖主。从前韩信在楚汉相争中没有听信谗言背叛刘邦,从此钟会与姜维的感情越发友好亲密: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蜀汉帝国被灭之后不久,当时的钟会想要背叛曹魏自立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