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抽象画应该怎么欣赏?想看懂抽象艺术其实并不难

民俗文化佚名2022-12-21

说起抽象画我们肯定都会知道毕加索,也许我们并没有好好欣赏过他的画,但这个标签我们还是知道的。抽象艺术是在20世纪兴起于欧美,可能我们大多数人更加接受传统的具象艺术,毕竟画的是什么我们一眼就能看的出,如果不像的话我们就会他的他画的不好。但是抽象艺术一般人是不知道去怎么欣赏的,因为什么东西都不像,而且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那抽象艺术到底应该怎么去欣赏呢?下面就给大家讲讲几个小例子。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们欣赏油画的时候,会说“哇,这个色彩搭配的好棒”;欣赏国画时,会说“这个意境渲染的很到位”;可是,当我们遇到抽象画的时候,就只会来一句“看不懂”。

其实,抽象艺术最为致命的还不是看不懂,而是它难以表述。就好比你家墙上的壁纸有很多花纹,看起来很美很协调。可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好看?你也很难描述的清楚。我想,抽象艺术便是如此。

和其他作品比起来,欣赏抽象艺术时可依据的东西很少,没有什么规律可言,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我们看不懂的抽象艺术,或许当你今后遇到抽象作品时,可以增加一些谈资。

抽象艺术其实并是一个单独派别的名称,而是包含了很多画派。这些画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冷抽象,也可以称其为几何抽象,以蒙德里安、罗斯科和马列维奇为代表;另一类为热抽象,也可以称其为抒情抽象,以康定斯基、波洛克和德库宁为代表。

蒙德里安(1872 - 1944)

在这些人中间,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分别可以算得上是“冷抽象”和“热抽象”的鼻祖。他们都出生在 19世纪下半叶,年龄相差 6 岁,又各自在 40 岁获得艺术上的天启,而最后同样都于 1944 年逝世。

然而康定斯基与蒙德里安,一生却鲜有交情。他们一个生于俄罗斯,一个生于荷兰,却被抽象一词紧紧地串联在一起。他们不约而同地,致力于探寻艺术的哲学意义与精神深度。而这两条看似平行的生命线,却在某些时刻交错相会,各自在艺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 年 12 月 4 日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学时代的康定斯基,不但成绩优异,而且是优秀的业余大提琴手和画家。他从小就长期浸润在音乐、诗歌和戏剧中,让他有着极好的修养。

他在莫斯科大学学过法律和经济,不仅取得法学博士学位,甚至还已经获得了一所大学的教授席位。或许在骨子里,康定斯基仍旧是一名学者和知识分子。

只是艺术对他的吸引力太过强大,以至于到了而立之年的康定斯基,竟毅然放弃令人羡慕的教授职位,背井离乡前往慕尼黑一心学画,这也照见了他儒雅外表下深藏的魄力和激情。

康定斯基在慕尼黑快速地成长起来。他一下子就被弥漫在这个城市的新艺术运动的气氛牢牢抓住。他一面如饥似渴地尝试各种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则热衷于各种艺术运动,组建艺术社团。

德国著名的表现主义美术社团“青骑士”,最核心的人物就是康定斯基。事实上,青骑士不是艺术运动,也不是学派,没有明确纲领,只是画家的松散组织。

他们关心的是艺术形式,关心自然现象背后的精神世界。他们主张用绘画表现来巩固人类的精神。而事实证明,青骑士社有关“自然是精神世界根本源泉”的理念,对康定斯基抽象风格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2. 蒙德里安

和康定斯基比起来,蒙德里安似乎早早就立下了自己的艺术之志。彼埃·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 年 3 月 7 日生于荷兰中部的阿麦斯福特,排行老二。他的父亲是一位清教徒和热衷美术的小学校长,环境条件使蒙德里安从小就能接触美术。

八岁时,蒙德里安就立志要当画家,但是家人认为艺术家是一项不稳定的工作。在与父母多次商量之后,蒙德里安承诺要取得美术教师资格,来养家糊口,这才让父母答应让他学画。

从成长的环境来看,蒙德里安一家都是虔诚的加尔文教派信徒。父母对蒙德里安的管教较为严厉,使得他在成长中渐渐学会那些自我约束、诚实朴素的清教徒式的生活作风。

在有些人看来,蒙德里安这种传统性格,与他未来的职业有些格格不入,但又或许正是这样的性格,帮助他创造了之后以“理性”和“极简”闻名世界的“新造型主义”画风。

39 岁那年,蒙德里安丢下他的未婚妻,以及业已成熟的事业,离开荷兰前往巴黎当艺术家。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他硬生生从自己的名字“Mondriaan”中减去一个“a”以誓转型。

尽管有艺术批评家,把蒙德里安形容成一个略带怪癖的独身主义者,但在巴黎的时间,确实让他的成就感与日俱增,因为蒙德里安的艺术进入了一个让人兴奋的高产期,而这是也他梦寐以求的。
(www.ws46.Com)

事实上,蒙德里安对当代抽象艺术和建筑设计的影响,远远大于他同时期的很多艺术家。他打破了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现象:绘画总在平面上进行。每一条倾斜的线对他来说,都涉及了透视原理。在蒙德里安那里,空间在平面中是自我独立的。

鲜有人知道,得名于“冷抽象”的蒙德里安,其实还是一个热情的舞蹈迷。他甚至瞧不上多愁善感的探戈,而钟情于爵士,特别崇尚奔放火热的查尔斯登舞。而画笔、颜料、留声机、唱片,以及跳跃的舞步,共同组成了 1920 年代中期的蒙德里安的生活。

3. 他们的 40 岁

1906 年和 1912 年对于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来说,有着各自不同寻常的意义。相同的是,他们分别在那两个年份,步入了各自的不惑之年。

1906 年对于法国文艺界而言,本来就不平常。那一年,著名的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塞尚去世。同样在那一年,康定斯基在巴黎及其附近度过了一段极其关键的岁月。在那里,他不断感受到来自野兽派画风的强烈震撼。

西方有观点认为,正是康定斯基那一年的法国之旅,促使他脱离了他的早期作品风格——新分离派,从而昂首成为一名真正独立的艺术家。

在随后的几年里,康定斯基先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关于抽象艺术的重要理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他的第一幅抽象作品《即兴》(又名,《第一幅抽象水彩》),组建了“青骑士”社团,并出版了《青骑士年鉴》。

《即兴31号》

《即兴》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无结构性,这一点和以往的画面处理完全不同。因为马蒂斯和毕加索是通过将人物、风景和静物进行变形,使它们产生一种陌生感和新鲜感。而这幅作品看上去根本就没有造型,好像还没有完成,因为它是彻底的抽象。

康定斯基之后创作的《构图》系列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其正是采用了《即兴》的绘画语言,并最终将它拓展成为一首史诗。

《构图》

1912 年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那一年,尽管传统的准则既没有被刻意地边缘化,也没有遭到最终的摒弃,但抽象之风已悄然刮起。那一年也是蒙德里安只身来到巴黎的第二年。

此前一年,蒙德里安见识了毕加索和布拉克等立体派的作品,极为震撼。立体派讲究的立体事实和明确客观,也都是蒙德里安追求的目标。但他也明白,立体主义只是他艺术旅途中的一个港湾,而不是终点。此后的抽象作品很快走向成熟。

蒙德里安《灰色的树》

1911 年,蒙德里安画了习作《灰色的树》,画中的树带有一些椭圆形构图,这是模仿了毕加索与布拉克的立体派风格,带有不少具象的元素。

而他在 1912 年创作的相似尺寸的树系列习作《花丛中的苹果树》中,虽然大致构图和《灰色的树》很相像,但已经明显更加抽象,更具形式感,画面被一个个小的块面鱼鳞般拼接起来。

蒙德里安《花丛中的苹果树》

4. 他们是思想家

如果说布拉克、毕加索、莱热、德劳奈和马蒂斯首要的身份是画家,那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便是画家和思想家。

对这两位艺术家来说,他们考虑的不仅是给绘画注入新意,更是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他们认为人必须改观自身,而整个人类也正朝着物质与精神的更高阶段迈进。

在他们眼中,艺术家就是那个积极筹备黄金时代,进而宣布其到来的最佳人选。这也是为什么创作出来的作品,和创作作品的人必须保持一致。毕竟,如果没有一个一同进步的内心世界,艺术的演进将无从谈起。

对于内心世界的修炼,康定斯基在其著名的《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犀利地指出:精神如同肉体,能够通过经常锻炼而得到加强。艺术家天生的情感才华,不能将其埋入尘俗之中,而是要懂得如何陶冶精神。

事实上,他们的艺术观念或许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19世纪中下叶,迅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革、贫富的悬殊,各种政治问题、宗教问题、环境问题激荡着敏感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们。

在艺术之都巴黎,一时间聚集了大批现代艺术先驱,掀起了一场以巴黎为中心的轰轰烈烈的现代艺术运动。他们要为绘画寻找一条新的出路,以反映、适应或逃避动荡的社会现实。

蒙德里安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在他看来,生活本质上是简单的,而简单才是人类的完美境界。他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

是的,作为冷抽象的缔造者,作为第一个将绘画提炼成几条线、几块三原色的开山者,蒙德里安看似简单的画面,实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点从他的画面制作中就能看出。

他那看上去单一的色彩,从来不是现成颜料直接挤出来了事,而是各种颜料混合后细腻层叠出来的效果;那些貌似重复的直线和几何图案,也是他手工精心绘制的。他并没有用尺,也没有套用任何格式去进行批量化生产。

他可以在经纪人来买画的时候,气定神闲地让他再等等。因为这幅画还没有完成,不够完美,一小块蓝色还要再上一遍色,而这一磨就是一年。这种淡定的背后是一种艺术追求,追求的或许正是某种深层的内在精神表达。

康定斯基与蒙德里安一个”热“,一个“冷”;一个绝对自由,一个绝对理性;一个代表了强烈的躁动,一个又充满了极度的耐心。如果说康定斯基是用音乐,打通了建筑和绘画的隔阂,那么蒙德里安则是用理性的艺术和思维,建构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设计和建筑之间沟通的桥梁。

而他们看似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却又在不经意间产生了那么多遥远的交会。他们在探寻艺术的哲学意义与精神深度方面不谋而合,共同构成了平行而交错的抽象双星。

打赏